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青会 > 红色青年

陈光标自述刊发保钓广告始末

时间:2012-09-18 09:41:13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邓敏 李昕彧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8月31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一幅占据半个版面的中英文保钓广告——黄埔再生有限资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以这一方式,表达了对钓鱼岛主权的看法。广告中,陈光标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告诉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日本正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9月2日下午,在陈光标的公司里,《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看到了这个广告的样稿。广告内容以中英文双语呈现。上方是英文版,中间是钓鱼岛照片。下方是中文版。广告的主标题将钓鱼岛之于中国,比作夏威夷之于美国,并向美国人民提问:“如果日本宣布夏威夷是日本领土,美国人民会有什么感受,美国政府会有什么举动?”除此以外,在黑色加粗的主标题下方,还缀着小一号的副标题:“防止日本破坏和平,钓鱼岛是中国的。”

    事先给1千多美国人发放调查问卷

    陈光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最初激发他要去登这个广告的原因,“就是看到8月初日本右翼分子登钓鱼岛把日本的国旗插上去,我非常气愤!”
    今年7月初,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称,要在美国主流媒体上登广告,让美国人了解东京都购买钓鱼岛计划的重要性。石原慎太郎选定的媒体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当记者询问陈光标,有没有受到石原慎太郎的影响时,陈光标表示了否定。
    “因为世界各国政要都非常关注这两份报纸。在上面刊登这样的广告是我向世界郑重表达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坚定立场。”陈光标表示,他最终选择《纽约时报》是因为该报承诺一星期就能登出广告,而《华尔街日报》则需要10天时间,最后陈光标放弃了《华尔街日报》。
    陈光标告诉记者,8月12日,他只身一人前往美国。到了纽约之后,他发现事情进展并不顺利,但也不想无所事事,就决定在美国做一些调研,弄清楚美国人民对钓鱼岛事件的了解程度。在从纽约到波士顿,再到旧金山辗转的那几天里,陈光标和华人朋友一起坐公交,搭地铁,穿过大街小巷,发放了一千多份问卷。
    问卷只有两个问题,可调查的结果却不那么令他满意。“在我们调查的1000多个美国的普通民众中,95%的人都表示不知道钓鱼岛事件的前因后果。”陈光标说,这个结果更加坚定了他做广告的想法,也促成了8月31日《纽约时报》这则保钓广告的最终见报。

    “珍珠港”被改成了“夏威夷”

    想法既然定下来,陈光标说干就干,整个声明从内容的撰写到版面的安排都是他一个人的构想。既没有过多考虑社会影响,也没有过多考虑个人形象。“我感觉这样做就是对的。”陈光标这样对《国际先驱导报》说。
    在广告的正文中,陈光标的身份是“中国公民、世界和平使者”,他“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指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日本右翼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破坏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坚决抗议日本右翼最近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所谓的购买钓鱼岛、国有化钓鱼岛举动,并且呼吁“美国政府和各界人士谴责日本的挑衅行为”。
    陈光标告诉记者,他起初的广告标题是:“如果日本宣布珍珠港是日本的,美国人民会有什么感想?”然而在8月3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A19版上,呈现的却是“如果日本宣布夏威夷是日本领土”,将原稿中的“珍珠港”换成了“夏威夷”。
    《纽约时报》的广告编辑这样认为,“夏威夷就是珍珠港,珍珠港就是夏威夷,但是提到珍珠港就会刺痛美国老百姓的心,所以就把珍珠港去掉了,改成夏威夷了。”同时,《纽约时报》还表示,如果陈光标不同意将珍珠港改成夏威夷,那么就没有办法刊登这则广告。
    对此,陈光标做出了妥协,他表示了理解,因此广告就这样刊登了出来。
    “二战以来,美国和日本一直有着特殊的关系,我希望美国政要和美国人民能进一步了解到基本的事实,尊重中国主权,能给日本右翼分子一些压力,发挥美国作为世界上超级大国、维护西太平洋地区稳定和安全方面的一点作用。”陈光标说这是他的想法,也是希冀。
    从美国回来后,陈光标亦曾公开表示,下一步将试图在日本媒体上刊登宣称中国对于钓鱼岛主权的广告,“即使对方要百万天价也登”,但最终因日本媒体的过分要求而放弃。陈光标说,日本媒体开出的条件是,他们刊登陈光标广告的同时,中国媒体也必须刊登日本方面宣称钓鱼岛主权的广告。陈光标表示,对于这一点,他不能接受。
    (《环球视野》摘自2012年9月7日-13日《国际先驱导报》)

    链接:美国纸媒上的钓鱼岛广告战(杨梅菊)

    奉行高调慈善的陈光标最近又做了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他花费3万美元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则“保钓广告”,宣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这意味着,登岛大战之后,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的较量,意外地在西方纸媒上呈现出了一块“新领域”。前有日本著名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在《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上刊登所谓购买钓鱼岛计划的广告,后有中国企业家陈光标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广告--虽然陈光标并不认同自己刊发广告与石原有关。或许,未来将还会有“后来者”。

    影响主要在华人圈内

    来自中新社9月2日报道显示,因为这则钓鱼岛广告,中国企业家陈光标的英文拼音“Chen Cuangbiao”已然跃居《纽约时报》网站24小时排名第一的热门搜索词汇。
    此外,陈光标的保钓广告还引发了中国乃至全球华文媒体的强烈关注:美国的华文报章《侨报》、《世界日报》、《中国日报》等都在次日以重要版面刊登相关消息,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世界各地的中文报纸也纷纷对此予以报道。在网络上,有关该广告的微博转载量也达到数万次。
    不过,这则广告在美国乃至世界英文主流媒体引发的动静,就远远小得多,除了《纽约时报》报纸版的那半个版面之外,鲜有其他西方媒体的声响。据报道,美国民众对于这样的广告早就司空见惯,态度大抵是漠不关心。而这一点也恰好呼应了陈光标针对1000个美国人的调查访问结果:95%的人对钓鱼岛事件前因后果不知情。
    “重要的是发出了中国民间的声音。”这样的看法或许道出了问题的关键。事实上,陈光标以个人名义登报宣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和保钓勇士登上钓鱼岛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他是在国际上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发出平静而理性的声明,为这一波民间保钓爱国热情提供了另一重的视角和出口。

    日本右翼广告背后的算盘

    尽管陈光标否认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钓鱼岛广告的行为与石原慎太郎有关,但此举仍然会令人想起今年7月份后者在美国媒体上的广告。
    日本东京都政府的这则广告刊登在7月27日的《华尔街日报》上,广告的内容主要是致美国民众的一封信,称中国正对钓鱼岛不断施加压力,令日本和美国在经济方面都有损失,并威胁说,如果美国不支持与中国对峙的亚洲国家,美国将会在太平洋失去一切。
    东京都的广告刊发后,石原慎太郎的巨大政治意图开始成为包括日本在内各国媒体猜测的对象。事实上,自“购买钓鱼岛”计划曝光以来,日本国内也有人认为石原此举背后蕴藏巨大的政治动机。对此,日本《产经新闻》说,种种言论都表明石原并没失去参与国政的热情。而新加坡《联合早报》亦针对这则广告说,石原此举是要将钓鱼岛问题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扯上关系。

    在美国开辟“第二战场”?

    正如有媒体认为,陈光标在广告中所言“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疑是对东京都政府广告最好的回应。然而中日两则广告,都花了数万美元刊登在美国媒体上,却也暗合了钓鱼岛问题目前的微妙处境:中日纷争,美国得利。
    《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会变成东亚领土之争的第二战场吗?引发这种疑问的不仅是中日广告大战,还有日韩两国为争独岛(日本称竹岛)争相在《纽约时报》登主权广告的传统。
    事实上,韩国可能是在外登宣示主权广告最多的国家。不过一系列的广告都是个人行为。做广告最多的是韩国老牌歌星金章勋和知名策划人徐敬德,前者出钱,后者负责策划出力。这些广告的内容和陈光标的钓鱼岛广告类似,比如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那则广告内容就是“夏威夷是美国的,西西里岛是意大利的,独岛是韩国的”,此外还在地图下打出了“欢迎来独岛--美丽的韩国岛屿”的口号。
    一般而言,国际舆论在领土争端中都倾向于弱势的一方。登广告也就是这个道理--让更多人更为直接地了解争端,看到平时不知道的东西,寻求同情和支持。而在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刊登政治广告也已经并不新鲜。
    当美国媒体的广告版面打着言论自由的口号向全世界开放,那么其功用和诉求本身便决定其存在成为舆论战场的可能性。也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无视日本在美媒上的政治广告,同样更应该尊重像陈光标这样的一些个人,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这一途径的正常抒发。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89期,摘自2012年9月7日—13日《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