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青会 > 红色社团

榆林学院精心打造红色社团助力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12-09-02 23:08:54  来源:  作者:

20124月22日,榆林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新会员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并举行了庄严的入社仪式,这是该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次延伸,旨在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修养,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近年来,该院在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过程中,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心打造红色社团,积极拓展育人平台。目前,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已经成为该院促进大学生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丰富校园文化的特色社团,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渠道,延伸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学习经典理论,加强文化积淀
 
该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成立于2009年,挂靠该院思政部,所有会员都是热爱马克思主义的学生。每年纳新时学生报名火爆,但是入会审核严格,被称为最受学生欢迎且又最难进的社团。会员们以“学习经典理论,探求科学真理,弘扬实践精神,塑造有志青年”为社训,常年坚持有组织的理论学习活动,正是有了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的积极示范和有效引领,使学生理论学习的渠道不断拓宽,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学院十分重视这个红色社团的发展,思政部专门抽出两名教师指导社团做好品牌建设,制定了《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章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考核制度》,积极完善自身建设。建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网站和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网站,在网上对青年学生进行理论答疑与指导。这些制度与网站的建设使理论学习活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创办理论学习刊物——《沙泉》
 
《沙泉》由该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主办,是该院最富有学习特色、最具有现实特点、最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特征的刊物,目前已成为学院大学生学习、交流、传播、践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有效平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校内刊物之一。刊物主要以社团学习的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同时面向全院征集部分优秀文章。该院思政部主任马举魁指出,青年的激情在学习中点燃,青年的理想在文字中荡漾。《沙泉》的刊行表明了同学们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向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希望同学们如《沙泉》的寓意一样,在广袤的毛乌素沙海中有汩汩的清冽泉水流出。该学社社长杨大江谈到《沙泉》时说,这些思想、文字也许有些稚嫩,但是同学们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是他们心中流淌出的潺潺溪流,是早春远山的一抹青绿。

重视实践教学,拓展育人平台
 
该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开展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为着力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学生。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为主要阵地,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益互补,把学习理论同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感和回报社会有效结合起来,构筑学生强大精神支柱,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使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赴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追忆先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将榆林市展览馆列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榆林历史文化,接受时代精神教育。通过参观学习,让学生深刻了解榆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让学生对改革开放以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有了一个更加形象、具体的认识。


 

开展特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该院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突破传统单一的经典理论学习方式,在校园内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社团成为同学们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为了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不定期开展综合知识竞赛活动。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积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了“党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爱我中华——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活动,在全院学生中掀起了纪念建党90周年的高潮。为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开展了以“聆听红色记忆,共话祖国发展,构筑心灵桥梁”为主题的访谈活动,采访了30位党龄在30年以上的老党员。访谈活动使大学生第一次面对面地了解了老党员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在党和国家具有政治、历史意义的纪念日里,通过制作图片展板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成就。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作为一个理论学习型红色社团,从成立至今,学习了30余篇经典原著,撰写了 60多篇论文,参与和组织了20余场读书讲座和报告,举行了12次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出色表现,使得该院在2011年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二等奖。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开辟了一条立德育人的新途径。随着社团的发展壮大,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并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社团的影响下,一种“学理论,去实践”的口号在全院流传开来,成为大家追求的一种信念,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现象。在全体师生的参与和努力下,这种文化氛围正在逐渐扩大延伸,以影响更多的青年大学生。
该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培育和打造,以“青马”为引领,极大地促进了学风、教风和校风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品味,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