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文化

牧川:谁制造了美国垮掉的一代

时间:2012-04-20 11:05:23  来源:  作者:牧 川  


    导言

    很多人、很多媒体把我们80后90后塑造成垮掉的一代。我要对此大声的说一声:不!中国不会出现垮掉的一代!
    我们有些媒体热衷于鼓吹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物质主义、腐化堕落的价值观,鼓励资本主义的个人生活价值观。在主流媒体、大众媒体上,尤其是网络媒体上,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几乎是以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之势而来。铺天盖地的假丑恶,铺天盖地的声色犬马吃喝玩乐,铺天盖地的腐化堕落。
    青年们的勇气和志向还没有建立起来,就差点被腐化的社会舆论所压倒。这样的社会舆论不是在促进社会进步,而是压迫、引导、诱惑青年堕落。
    正确的舆论是怎样的?不是展示假丑恶,而是批判假丑恶,在批判假丑恶的同时建立真善美的东西,树立起朝气、勇气和斗志,给青年人以希望和榜样。
    虽然主流媒体、大众媒体热衷于把青年人的志气全部压倒!但是青年人的志气是压不倒的!虽然80后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并不是垮掉的一代。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80后所面对的社会压力远超他们的父辈,但是80后已经扛起了许多社会岗位和职责。历史也会证明90后绝不是媒体塑造的垮掉的一代。愈来愈多的青年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他们要为国家和民族做点事情。
    不过,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垮掉的一代的源头——美国垮掉的一代。
    他们把我们比作垮掉的一代,那么我们就要认真的问一问:美国垮掉的一代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到底是怎么出现的?他们和当时的时代、当时的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谁制造了美国垮掉的一代?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
    1、艾伦•金斯堡: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挨着饿歇斯底里浑身赤裸,拖着自己走过黎明时分的黑人街巷寻找狠命的一剂(毒品)。
    艾伦•金斯堡在他的成名作《嚎叫》的开头这样写到。他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吸食毒品、致幻剂,在一团混沌痴迷中,在极度兴奋中创作。垮掉的一代作家、艺术家都是这样创作的。他们公然主张从性乱和毒品中追求享乐,“口嚼着致幻剂LSD,唱起歌来像通了电似的浑身颤抖,朗诵诗歌时脱的一丝不挂”。
    他们的内心中涌动着无名的激情。“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杰克•凯鲁亚克一直《在路上》奔波,这本书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他们从美国东部到西部,携带着很少的钱财,蹭车子,徒劳无益的奔波,消磨着激情。
    整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任何深刻的情感、美感,看不到那种能够震撼人心、让人醍醐灌顶的东西,看不到让人感动的东西。主人公是如此的没心没肺、不讲道德、不负责任,酗酒、吸毒、性乱、偷窃,对家人都不负担任何责任。但是评论家却给予此书极高的评价。我们多次看到中外评论家干着这样的勾当,给一些乏味无趣、不忍卒读、把人降低为动物的作品给出极高的评价,侮辱读者和观众。
    凯鲁亚克人品倒不是太坏。他不吸毒,但他酗酒。他让妻子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抛弃了妻子远走他乡。他靠《在路上》赚钱了,但是人却变得越来越孤独。他是个羞怯、孤独的人,怎么也无法融入社会。他幻想着和垮掉派朋友分享一座自给自足式的大农庄。但是朋友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结婚了,定居了。他仍然孑然一身。孤独难耐时他就给老朋友们打电话,一说就是两小时,很少有人能受得了酒鬼的唠叨。
    47岁的时候,凯鲁亚克一个人孤零零的死去。死之前,除了妻子和母亲,再也无人和他交谈。他坐在房间里,拉下窗帘遮蔽阳光,看关掉声音的电视,留声机上用最大的音量播放着亨德尔的《弥赛亚》。[1]
    “‘垮掉的一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国籍,他们持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这个社会不可救药了。”
    他们厌倦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厌倦了那种无休无止的激烈竞争和勾心斗角,反对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物质是如此丰富,技术是如此发达”,但是人的精神却被控制、被异化。他们要反抗“主流的、精英的、物质的、技术的”、强制的社会。他们要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不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他们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文学流派,影响范围不大。直到6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反对越南战争、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世界范围的政治大潮流的变化,美国的颓废派运动才开始大规模兴起。
    2、如此认真的堕落
    他们建立起一些遁世的公社、群居村,抛弃现代文明的束缚,宣称“回到史前”,实行“原始的、真正的”生活。他们提出尊重本土文化和原住居民,反对国家权威。留长发、奇装异服、爵士乐、摇摆舞,同性恋,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美国人;吸食大麻、毒品,以此表达对社会的抗议,吸毒成了自由、无所顾忌、勇敢的象征;实行财产公有,交换性爱对象如同吃饭喝水。他们宣称,“我们生活在美国,但我们不属于美国”。
    他们一方面追求积极的男女平等、黑人权益、其它种族权益(直到1967年,美国还有18个州立法禁止不同种族间的通婚。如果结婚双方属于不同的种族,婚姻就是违法),另一方面却又追求使人堕落的性自由、性乱,支持大麻和毒品合法化,他们要在感官享受中把握自我。很多人因此都落得个空虚、痛苦、精神病、艾滋病、自杀。
    他们一方面反对美国的军事和工业文明,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反对越南战争,组织起10多万人的集会,口号是“要做爱,不要作战!”,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又无法提出鲜明的理论和主张去改变美国社会,他们是“没有目标的反叛者,没有口号的鼓动者,没有纲领的革命者”。他们中一些人是遁世主义者,逃避。
    60年代中后期,他们举办起超大规模的露天音乐会,狂欢,标新立异。“爱、和平、性开放、迷幻药、反战呼声和几十万嬉皮共同出现在演出台前”,这种刺激的场面激动了所有年轻人的心。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空虚的。
    他们要追求人生的本质,他们要绝对真理、永恒不变的东西,他们要永恒的、完全彻底的幸福,他们要一种天堂般的快感、极乐感受,因此他们尝试吸毒、各种各样的性行为,尝试通过静坐、禅宗、瑜伽的方式,把自己融入“一片光辉灿烂的海洋”,溶于宇宙的本质。
    刚开始,他们的参与者都是一些认真的青年,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追问人生的意义。但是最终,大多数的人都堕入了感官享乐,堕入了他们一直所反对的美国的价值观。他们像禽兽一般自由的追求感官快乐,而这正是资本主义所宣传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觉得好,就干。”(if it feels good-do it.)
    “做你自己的事。”(Do your own thing.)
    “尽情享乐”(Enioy yourself.)
    他们反对西方传统的文化艺术、价值观。自从尼采宣称“上帝死了”,西方基督教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倒台之后,虚无主义的价值观逐渐开始在西方知识界传播,传统的道德观开始瓦解了。
    尼采宣称“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尼采宣称“人生毫无价值,令人作呕”;“人性自私而下贱”;“人生就是痛苦,这种痛苦不可解脱”;“有各式各样的真理,所以根本没有真理”。所有传统的价值观都开始瓦解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毁灭了西方世界自启蒙运动以来对人类理性、智慧、幸福、未来的信心,毁灭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毁灭了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一派欣欣向荣的乐观情绪。西方世界因此出现了海明威等“迷茫的一代”,他们虽然迷茫,但是心中还有着“人道主义思想”,还有着对于西方古典文化中最优秀成分的继承。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击垮了西方世界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消极颓废、悲观失望的情绪统治着知识界。存在主义、荒诞派、抽象主义等现代派开始在一些知识分子中大行其道。存在主义、荒诞派、抽象主义等等全都可以在尼采那里找到思想渊源。
    还有一些人则信奉起“弱肉强食”、“利益至上”的逻辑,心中只有物欲和自我。他们的信条是法律的自由和权利,“一个人的行为若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便是合理的,便是他的自由和权利”,只要符合这个信条,哪管什么道德。这又是另外一种虚无主义。
    与这种“弱肉强食”、“利益至上”的虚无主义比较,存在主义还保留着一些良知。
    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是悲哀的,绝望的”,“他人即地狱”,“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等,这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
    存在主义不承认人有任何先定的本质,也就是说,不承认人的身体、精神有着潜在的、普遍的规律。他们认为“我们没有理由事先决定人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这里是指什么呢?他的意思是:首先是人存在、出现、登场,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按照存在主义者的看法,如果人是不能下定义的,那是因为在最初他什么也不是,只是到后来他才是某种样子的人,而且是他本人把自己造成了他所要造成的那样的人……人不仅是他想把自己造成那样的人,而且也是当他冲入存在以后,决心把自己造成那样的人。人,除了他把自己所造成的那个样子以外,什么也不是。”
    “人有绝对的自由”。“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
    “个人的自由首先表现在他认识到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而缺乏自由,因此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2]
    但是究竟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究竟什么才是真正自由的选择和行动,这些话根本说不清楚。佛者见佛、魔者见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者见愚、私者见私,这些话只会把年轻人彻底绕晕。
    拥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反抗压迫,“我反叛,因此,我存在”,“反叛给予生活以价值”,他们反抗不公正的世界。而另一些人却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空虚,这同样也是反叛。
    毫无疑问,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比如萨特、加缪对于纳粹法西斯、对于资本社会的反抗,是有着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于青年人却有着巨大的负面作用。他们的思想和思维逻辑搞乱了无数青年的心。青年们连自己的人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更遑论去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
    这就是当时西方知识界最顶尖的人物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垮掉的一代。
    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像存在主义这样的思想其实是可以接受的。革命思想必须压制,但是其它思想却可以存在。
    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不满、批判、反抗的情绪总是会存在的。如果一味压制,那么会适得其反,会造成最激烈的反抗,所以最好还是引导、误导出一种相对无害的不满、批判情绪,把青年的思想搞乱,让他们的心力纠缠在自身的问题,此时他们便无心关注社会问题了。
    3、泛滥的毒品和自由
    垮掉的一代的行为所导致的恶果,在今天已经表现的很充分。
    60-80年代西方性自由盛行时,美国青年16岁时已有2/3的人有过性交经历;每天有2000名少女怀孕,其中一半做了人工流产,另一半则把孩子生下来;今天美国人的婚姻有一半以离异告终;1/3的孩子是未婚母亲所生;25%的孩子在单亲家庭中生活。
    美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20%是青少年。[3]泛滥的艾滋病阻止了“性自由”的蔓延,泛滥的艾滋病挽救了很多青年人。
    据美国《新闻周报》报导,1969年,美国57所大学中有31.5%的学生沾染过毒品,有人称这种现象为“毒品文化”。全国吸毒人口 2500万人,占总人口的14.l%。80年代、90年代,吸毒人数逐渐下降。1996年美国有1300万吸毒人口,占 12岁以上人口总数的6.l%。2000年初,美国吸毒人口依旧高达1400万。
    1993—1999年的六年时间里,美国12-17岁的青年使用大麻的人数增长了一倍。12岁以上的美国人,有34.8%的人曾使用过毒品。其中,90%的人吸过大麻,约30%的人尝试使用过可卡因。
    虽然吸食毒品的总人数有所下降,但是毒品的类型却变得更为危险。使用大麻等软毒品的人数减少,而使用可卡因等硬毒品的人数从70年代末开始急剧增加。70年代末很少人使用可卡因,但目前已经占吸毒者的40%以上。
    滥用毒品引起的生产、工作、生活等事故和健康问题还使美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1989年达2000亿美元,每年导致5.2万人死亡。毒品滥用和毒品走私活动还使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增加。
    毒品已经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的重要财源。90年代末,吸毒者每年用于非法毒品消费的钱达l10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4]
    2010年11月的新闻报道,华盛顿特区和14个州先后将医用大麻合法化,其他州府也正在考虑效法。在加利福尼亚州,大麻是一项重要财源,年销售额高达140亿美元,一些城市正在考虑对其征税。
    根据另外一份资料,美国国家毒品滥用问题研究所于1977年和1979年的调查结果,毒品泛滥的情况更为惊人。
    在美国2.23亿人口中:
    5400万人至少尝试过一次大麻,2300万人经常使用;
    美国有45万海洛因成瘾者,不是每天使用的有200万以上;
    1500万人尝试过可卡因,500万人经常使用;
    1600万人尝试过LSD或麦司卡灵之类的致幻剂,200万人经常使用;
    800万人尝试过危险性极大的PCP;
    试用过非法毒品的美国人超过1亿,3000至4000万人经常使用一种或者多种毒品。每年花费在非法毒品上的钱超过500亿美元(当时的美元还是很值钱的)。[5]
    4、为什么会出现垮掉的一代
    这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在美国的奇异景观,垮掉的一代、嬉皮士的一代相继出现。当时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积极的追求性自由、毒品,一些人甚至在性虐中寻求所谓的人生快乐的本质。哲学家福柯,诗人金斯堡,唱歌的猫王、披头士、滚石等等都是这样的代表。他们的观念深深影响了西方其它国家,影响了后世的人们。
    我们中国人常常把垮掉的一代、嬉皮士的一代混为一谈,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嬉皮士,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也积极参与到嬉皮士运动中,他们的共同标志都是堕落。因此我们常常都把他们都称作“垮掉的一代”、“颓废派”。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他们是如此奇异,如此难以理解,如此悲哀。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搞的如此糟糕,把个人、家庭搞得如此痛苦不堪,许多人都是以疯狂、孤独、疾病、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不禁会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代青年人?为什么在今天的美国、西方社会,吸毒、性乱这样的堕落行为还是如此泛滥?为什么一个国家会允许自己的青年人如此长久的堕落不堪?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垮掉的一代身上找原因,不能从他们的代表人物,那些明星、艺术家、思想家身上找原因,我们不能仅仅从他们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寻找原因。
    万事万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每一代青年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一代青年身上的问题,其实都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反应。一般而言,国家追求什么,青年就追求什么;国家和社会有什么病,青年就有什么病。我们必须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垮掉的一代。
    任何一个大型的思想流派、社会运动,不管是革命思想和运动,还是反革命思想和运动,不管是改良思想和运动,还是改恶思想和运动,其所以能够大行其道,都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它必须代表一个阶层的利益,必须有一个坚定的支持它的人群和力量,必须能够深刻触动社会、国家、时代的脉搏,触动青年的脉搏。
    一般而言,大型的思想流派和社会运动,要么直接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要么间接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要么分化瓦解、搞乱被统治阶级的意志,或者与此相反,要么直接代表被统治阶级的意志,要么间接代表被统治阶级的意志,要么分化瓦解、搞乱统治阶级的意志。
    不过对于垮掉的一代的思想和行为,似乎就没有那么简单。垮掉的一代的行为,到底代表的是谁的意志?
    很显然,行动者是青年自己,他们以消极的方式在反抗美国社会。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他们的所作所为对自身并没有多大益处,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美国社会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他们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也没有成为美国社会的主人。今天的美国依旧是一个金钱、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依旧是一个充满“无休止的竞争和勾心斗角”、异化的社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垮掉的一代对于美国政府似乎也是不利的,青年人的垮掉对于国家当然是不利的,国家失去了很多合格的劳动者。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青年人的垮掉,对于一个国家也许也是好事情。
    要使得青年人失去激烈的反抗精神,最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堕落。
    要使得青年人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失去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最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堕落。
    要使得青年人失去信仰,失去公正、美好生活的信念,最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堕落。
    青年人一旦堕落,就变得愚蠢,就是最好控制的玩偶。他们自以为是主人,其实却变成了别人手中的玩偶。
    沉迷于欲望和感官享受的结果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把青年人看起来、关起来、强制、枪毙,这是最愚蠢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偶尔为之,可以在非常时期用一下,但是绝对不可以长期使用。长期的暴政,必然导致最激烈的反抗,必然撼动统治阶级的地位。所以一般而言,在“堵“之外,还必须“疏”,还必须有引导、误导,使得青年人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
    5、美国政治迫害的高峰——麦卡锡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正在逐渐酝酿和兴起。马克思主义在许多国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世界知名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不是支持共产党人,便是同情共产党,还有一些人本人便是共产党。
    罗素将他的《西方哲学史》寄赠毛泽东;爱因斯坦支持社会主义,他对战争、和平、个人、国家、社会、希特勒、麦卡锡主义、黑人问题、科学、宗教、哲学、伦理、教育等等发表了诸多言论;卓别林用他的电影批判希特勒纳粹,同时也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的压榨和异化;反纳粹的斗士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同情社会主义;托马斯•曼同情社会主义;萨特站在中间偏左的立场;毕加索本人就是共产党员。
    就连《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1880-1968)也写出了文章《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马克•吐温曾经称赞她:“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在19个月大的时候得病,失去听觉和视觉。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读书、说话,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文字,并且写出了《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老师》等伟大作品。她是一名举世闻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一生奉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为消除社会不平等,海伦加入了美国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这样的亲社会主义的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
    不过总的来说,美国共产党的人数并不多。1950年,仅仅只有31000名,当时美国总人口1.52亿,仅占五千分之一。[6]但是美国还是开始了其历史上最严重的政治迫害运动。
    1946年3月,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1947年,冷战正式开始。美国国内开展了一场针对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工会分子的大规模迫害运动。在冷战的最初十年,变形的最为严重。后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参与了进来。
    杜鲁门政府从1947年 12月开始所谓“忠诚调查”。调查对象扩大到荒唐可笑的地步。在帕萨迪纳,一个3岁的小姑娘为商店当广告模特,她的母亲接到通知书,小姑娘必须签署忠诚宣誓书后才能领取报酬。据统计,在“忠诚调查”期间,总共有2000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美国的社会舆论也随之右转,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辛辛那提红色棒球队被迫更改了名称,甚至参加美国小姐角逐的候选人都必须陈述她们对卡尔•马克思的看法。[7]
    1953年,参议员麦卡锡发表了演说,参议院设立了非美活动委员会,从而使得这一轮迫害运动达到高潮。这成为美国历史类似宗教裁判所的一个时期。大量书籍、唱片、电影被禁,就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弗洛伊德的著作、马克•吐温的的著作都被列为禁书。1953年,美国新闻署运往海外的书籍从每年平均119913种骤降为314种。[8]
    大量团体和组织被解散,大量的知识分子、工会分子被调查、迫害,政府内部、军队等系统也受到清查。开列黑名单,鼓励告密,逼迫受调查者检举揭发同事、友人成为一个潮流。
    像爱因斯坦这样千年伟人,美国政府不敢公然迫害,只是对其进行秘密监视。但是其它人却就没有这么幸运。
    卓别林被驱逐出境;托马斯•曼不堪忍受调查,躲去了瑞士;海明威被跟踪监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被被指控是苏联间谍,多次审查后被定为危险人物;金斯堡的母亲是共产党员,她的精神几度崩溃,长期呆在疯人院,最后死在那里,金斯堡深深感受到社会的疯狂,“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1953年,科学家朱利叶斯与艾瑟尔•罗森堡夫妇被判上电椅死刑,这一事件将美国的白色恐怖推向高潮。此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萨特说“两个无辜的人被处死,事关全世界。”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死刑判决。
    报纸、媒体上宣传的是美国丰富的物质享受、繁荣的消费经济、中产阶级的身份地位,二战结束了,欢迎进入“美妙的五十年代”,一派虚伪、势利景象。而在这些背后,则是一个阴霾密布的高压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垮掉的一代知识分子、诗人出现了。他们对现实极为不满,但是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政治高压,如此便开始了他们不伦不类的反叛。不能积极的反叛,便消极的反叛。
    地下文学兴起了。1955年在旧金山的一次朗诵会上,金斯堡以一首《嚎叫》获得轰动性成功。“这首诗以怨气冲天的哀号表达‘我这一代精英’的痛苦与自暴自弃,斥责‘莫洛克’神统治下的军事化、商业化的社会。”1957年,凯鲁亚克《在路上》出版了。
    不过此时,垮掉的一代还只是一个文学流派,还不是一场社会运动。只是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兴起之后,嬉皮士运动才逐渐大规模兴起。青年人的吸毒、性乱、狂放不羁才开始大规模泛滥。尤其是反战运动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美国大学生、知识界、平民都行动起来。
    6、世界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当然,在这一切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那就是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浪潮、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非地区只有10个独立国家。到了60年代旧殖民体系开始快速瓦解, 1945-1984年初,独立国家共有99个,其中60年代以来独立的有74个。这样庞大的民族解放浪潮自然鼓舞了要求自由、解放的人民。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革命、左翼社会运动又兴起了一轮新的潮流。
    1950年代,苏联开始表现出修正主义、帝国主义倾向。苏联内部出现了一个官僚和特权阶层,他们高高在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实行资本主义”。苏联的对外政策也表现出了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指手画脚,干涉内政。苏联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一些国家的不满。欧洲的左翼知识分子开始对苏联失望。
    1960年代,中苏论战爆发。在毛泽东的亲自带领下,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写了《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简称《九评》。《红旗》杂志、《人民日报》将苏共中央的文章原文附录,对其进行批判。毛泽东预言,苏联迟早要失败、亡国。
    中苏论战成为国际上的大事。欧洲、亚非拉的许多国家早已对苏联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他们非常佩服中国的勇气。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三世界理论”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世界受压迫人民的心目中,在一些知识分子心中,毛泽东享有崇高地位。在1960年代的国际运动中,亚非拉、欧洲的很多人都打出了毛泽东的画像。
    1966年,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紧接着,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轮左翼运动高潮。
    1968年,法国巴黎,学生筑起街垒路障与警察对峙,工人罢工占领工厂,他们竟然把二战中的民族英雄戴高乐总统赶下了台;在意大利,多次爆发上千万人次的工人罢工运动;在日本,学生罢课,一些学生组成赤军(红军),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在巴基斯坦,全国性起义推倒了军人独裁政权;德国、捷克、墨西哥、巴西、越南,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工人、受压迫的人们纷纷行动起来,要求自由和解放。
    这就是6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左翼社会运动浪潮。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嬉皮士运动才兴起了。
    当积极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兴起之时,颓废派的吸毒、性乱、狂放不羁也兴起了,二者在时间上基本吻合。从1967年到1969年,颓废派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集会、超大规模的音乐会,最多时人数高达50万。此一阶段,恰好是反战运动的高峰。致幻剂LSD等药物的流行大约是在1962年之后,大麻的流行也是在反战运动前后。
    黑人民权运动的简要过程是这样的:
    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以全面罢乘公交车的行为,反对公交车上的黑白隔离措施;1957年,南部基督教领袖会议组成,作为民权运动最有影响的组织,负责协调各有关组织的行动,马丁•路德•金任主席;1960年,南部各州普遍开展在公共场所的静坐示威;1961年和1962年,民权运动的重点分别是反对长途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和争取南部黑人的选举权。1963年8月民权运动达到高潮,举行该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25万黑人和白人同情者举行争取就业和自由的“自由进军”,在华盛顿游行。
    在巨大压力下,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公民权利法案》,1965年通过《选举权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结束美国黑人受到的在选举权方面的限制和各种公共设施方面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1964年以后,黑人运动走上暴力抗争的方式。
    1965年2月21日,民权运动的一位著名领袖人物马尔科姆•X身中15枪。他主张以暴力抗争。张承志写过一篇文章《真正的人是X》。2003年,美国《图书》杂志评选“改变美国的20本书”,《马尔科姆•X自传》名列其中。
    黑人民权运动有两种倾向,马丁•路德•金主张非暴力,马尔科姆•X主张暴力。1960年代,正是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和暴力抗争的浪潮。美国当局认识黑人运动的这种可怕倾向,便向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方式作出了妥协。
    后来,马丁•路德•金渐渐意识到,要改变黑人的地位,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斗争。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时被人谋杀。[9]
    反战运动的简要过程是这样的:
    越南战争从1955年已经开始。1961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南越军队。1965年,美国开始大规模介入越南战争。侵越美军人数迅速增加,达到50万人。1969年5月31日,美军官兵死亡已达3.5万人,损失飞机5400架。
    1964年,小规模的反战运动在大学校园开始。1965年到1967年渐具规模。
    1967年10月21日,10万学生和民众组织“向五角大楼进军”运动,示威者冲到五角大楼前的草坪上,扯下了旗杆上的星条旗,升起了越共的旗帜。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大规模冲突,包括作家诺尔曼•梅勒和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在内的多人被捕。
    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这一年成为美国历史上多事之秋,约翰逊退出总统竞选、马丁•路德•金被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也被刺杀,越南战争持续升温。
    1970年5月4日,为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学生集会反对战争。国民警卫队开枪打死四名学生,打伤多人。一位手持鲜花的女大学生,把鲜花插进国民警卫队士兵的枪管,后来也被开枪打死。这成为美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张照片,获得普利策奖。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因此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450所高等院校由于学生的罢课而关闭。
    反战运动一直持续到1975年,美国从越南撤军完毕。[10]
    7、毒品泛滥与中情局的人脑控制计划
    早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情报部门开始研究如何控制人的思维。他们试验了包括大麻、鸦片和海洛因在内的多种毒品,间接造成了它们在美国的流行。
    1953年,中情局成立了更大的研究机构MK-ULTRA,也就是臭名昭著的人脑控制计划。其中一个项目就是LSD ,LSD是当时已知药力最强的迷幻剂。LSD在60年代嬉皮士中广泛流行,1979年的调查显示,有1600万美国人使用过LSD或麦斯卡灵之类的迷幻药。
    中情局首先拿活人做试验。
    1951年8月16日,法国蓬圣埃斯普里村的村民们的生活突然从天堂落入了地狱。人们相继出现了头痛、呕吐的症状,进而状况加重,出现疯狂的举动:
    有的村民认为有蛇在吞噬他的肚子,吓得他放声尖叫,并跳进河中试图淹死自己;有的村民大喊着“我是一架飞机”,然后从二楼窗口一跃而出,摔断了双腿后竟然还爬起来走了50米;有的村民说看到自己的心脏从自己的脚跟处“跳”了出来,哀求医生把他的心脏塞回体内;还有的村民声称自己的大脑变成了熔化的铅,并看到了吐火的飞龙和怪兽;更有一名11岁的小男孩把自己的祖母当成恶魔,并试图掐死祖母。
    此次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数十人被套上了束身衣,关进了精神病院。
    60年后,美国记者阿尔巴雷利的新书《一个可怕的错误:弗兰克•奥尔森的谋杀和中情局的秘密冷战实验》,披露了幕后黑手中情局。
    不过,中情局更多的还是在国内做试验。
    从1953年到1965年,中情局为了将迷幻药开发成一种“进攻性武器”,曾经拿5700名毫不知情的美军士兵充当小白鼠。除了军人,还有上千不知情的平民被作为试验对象。
    1953年,中情局内部人员在一次庆祝活动中服用了LSD,负责试验的一名医生弗兰克•奥尔森因此发疯,跳楼自杀。此事惊动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但是试验并没有停止。直到22年后,弗兰克•奥尔森的妻子才知道真情。
    娜奥米•克莱恩的《休克主义》更是记述了中情局人脑控制计划的残酷试验。在美国和加拿大,很多无辜的公众成为试验对象,电击、LSD和PCP迷幻药,或者每天24小时不停的强光灯,或者绝对彻底的隔离——堵住耳朵、遮住眼睛,还有永不停歇的噪声。彻底的隔离导致人的时间感、空间感、思考能力丧失了,很多人最后丧失记忆、大小便失禁、吃屎、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这样的试验也在关塔那摩监狱进行,亲美的拉美独裁者也在中情局的指导下进行试验,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试验。
    中情局的另外一些不那么残酷的外围试验也进行的如火如荼。LSD由美国桑多斯制药厂负责生产,并且被合法的分配给医药界人士和军队,LSD因此大规模泛滥起来。
    艾尔弗雷德•哈伯德是美国战略情报部(中情局前身)的间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以传教士般的热情传播LSD。《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著名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就是他的一个顾客。赫胥黎在LSD的启发下写了一本书《知觉之门》。书中认为,人的神经系统只是起过滤作用的门,挡住了来自外部世界的真实信息。像LSD 这样的致幻剂为人们打开了这扇门,所以不应该叫做“迷幻”,而应该叫做“显灵”。 赫胥黎给LSD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本书大受嬉皮士的欢迎,许多年轻人因此开始尝试LSD和它的同类麦司卡灵。
    50年代末期,中情局出资在斯坦福大学开展致幻剂研究,以75美元的酬金公开招募志愿者。此时恰好是黑人民权运动的时期。《飞越疯人院》的作者肯•凯西做了一名志愿者。《飞越疯人院》这本书后来被改编成为了电影,获得5项奥斯卡奖。肯•凯西迷上了LSD。他用稿费在旧金山附近买了个农场,整天办LSD派对。但是他觉得还是不过瘾,1964年又和朋友驾驶大巴士周游美国,沿途免费分发LSD,举行摇滚表演,他想让全美国人民都迷幻起来。1964年,恰好是美国反战运动露出苗头的第一年。
    1960年,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蒂莫西•李尔利、理查德•阿尔佩特,他们使得几百名学生成了瘾君子。二人都是心理学博士。蒂莫西•李尔利编写了致幻剂使用手册,教导读者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服用致幻剂,才能顺利到达宗教般的极乐世界。他利用自己哈佛教授的身份,广泛宣传LSD。哈佛大学将其开除。蒂莫西•李尔利之后成了“LSD的高级祭司”,组织起以毒品为基础的“精神发现同盟”。
    1967年1月14日,旧金山金门公园内的草坪上,超过2.5万名嬉皮士聚集在此,坐在草地上看书、聊天、弹琴、唱歌,气氛祥和。会议主办方分发食品,其中一些食品就掺杂着LSD。这次被命名为“人类大聚会”的活动是由一家嬉皮士报纸《神谕》组织的,报纸主编请蒂莫西•李尔利来发表演讲。
    李尔利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发表了一次经典演说。最后,他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三个短语:“上劲儿(吸毒),接触(感受幻觉),退出(退出社会)”(Turn On, Tune In, Drop Out)。
    听说有这么一个会议,各地的青年、游客蜂拥而至,旧金山的嬉皮士聚居区成了旅游景点。各色毒品贩子也涌进旧金山。
    作家、名流的魅力是无穷的。上世纪50年代,音乐、艺术、媒体界流行的还是大麻,但是从1962年开始,LSD在美国风靡起来。几乎所有的垮掉派诗人、爵士乐演奏家、许多演艺明星都曾经服用过LSD。LSD成了年轻人自我解放的的“快乐仙丹”。[11]
    服用LSD的人,他们企图获得快乐的幻觉,企图与宇宙融为一体,但是许多人最终却落得在精神病院对墙壁说话的下场;还有许多人宣布他们成了“上帝”,获得了超自然的力量,能在水面上行走,能在空中飞翔;还有一些人,跳楼了;还有一些人,精神崩溃后行凶杀人。
    1966年,美国加州将LSD宣布为非法,但是形势已经无法控制了。美国政府、中情局制造了LSD广泛滥用的事实,他们需要的效果或许已经达到了。此时宣布其为非法,只能说是推卸责任。直到1979年,还有1600万美国人在使用LSD。
    当然,也许最初美国政府、中情局并没有意识到LSD和其他毒品对青年的效用,但是当反战运动、黑人运动兴起之后,他们肯定是意识到了。毒品对社会运动只能起到遏制作用,而不会起到清晰的引导作用、促进作用。这是一个傻子都看得出来的。既然一些青年已经开始使用LSD和其他毒品,何不将计就计,暗中向青年推广毒品呢?
    “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好像从未进行过一样”。美国的官方文件曾经这样定义“最好的宣传”:“宣传对象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走,而他却以为这个方向是他自己选定的”[12]。美国的对内宣传、对外宣传,一贯奉行的都是这样的策略。这一点在后面的章节会讲到。
    美国政府、中情局可以暗中向青年推广LSD,但是却绝对不会推广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这是毫无疑问的。
    1973年,当时的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下令销毁所有与人脑控制计划“MK-ULTRA”有关的文件资料。两年之后,美国国会开始对这一计划进行调查,可惜无果而终。
    真实的数据和资料是永远不会有了,但是真相却是确实的。中情局促成了LSD在嬉皮士中的泛滥。他们促成了垮掉的一代。
    8、泛滥的大麻与美国法律
    1979年的调查显示,美国2.23亿人口中,有5400万人曾经使用过大麻,2300万人经常使用大麻。
    二战之前,吸大麻的人数极少。种植大麻主要是为了获得大麻纤维。19世纪,美国医生发现大麻的医药功能。20世纪初,美国西南地区的墨西哥移民吸食大麻的问题引起政府注意。到了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禁用大麻法令(the Marijuana Act of 1937)《大麻税法》,对大麻进行严格管制。之后不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大麻在医学上没有效用,大麻被清除出医药市场。
    究竟为什么,使得美国政府在二战前夕禁用大麻,并使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改了结论。那时候美国是多么需要获得充足的、优质的兵源。
    此后二十多年,大麻仅限于城市中一些黑人聚居区区使用,美国大众将大麻忘记了。直到六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之后,大麻才又一次开始在泛滥起来。抽大麻被青年当做反抗“既成体制”的象征。
    1970年,尼克松政府成立了“大麻和药品滥用委员会(NCMDA)”,该委员会于1972年完成中期报告《大麻:极大的误会》,全面检讨了美国政府对大麻的管制的理论基础。潜在含义就是大麻合法化。但是现实却是,大麻早已经泛滥了。美国的“禁而不管”行为,使得大麻彻底泛滥。
    自此之后,美国展开了一场针对大麻合法化的大辩论,州政府、地方政府、政治界、经济界、法律界、医学界等等都参与了进来。美国律师协会、美国全国基督教协会,全国大麻与毒品滥用问题委员会、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美国公民自由联合会等等机构,都支持将大麻合法化。
    1973年至1978年,先后11个州宣布降低对携带、拥有少量大麻的人的刑事处罚。也就是说,大麻基本合法化了。
    1980年代末,非法毒品的合法化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大众传媒的炒作下,很快与堕胎、色情、环境、经济、同性恋权利、性、等问题一起成为热点。法官、政客、记者、医生、学者、甚至警察都畅言支持毒品合法化,尤其是医用大麻的合法化。
    2010年,全国共有华盛顿特区和14个州的医用大麻合法化,其他州也正在考虑效法。这意味着只要随便编造一个理由,就可以在药店买到大麻。
    在加利福尼亚州,大麻是一项重要财源,年销售额高达140亿美元,大麻是该州第一大农作物。
    毒品已经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的重要财源。90年代末,吸毒者每年用于非法毒品消费的钱达l10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
    毫无疑问,这背后的利益正是推动大麻和毒品合法化的总根源。一些州府、利益集团、个人借此发了大财。
    美国的“禁而不管”毒品管制体系,使得大麻和其它毒品泛滥起来,直接促成了颓废派青年行为。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美国国家毒品滥用问题研究所的前所长罗伯特•杜邦博士警告说: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青年人大规模使用大麻的先例。因此,我们的年轻人实际上是在一场灾难性的全国大试验中充当天竺鼠的角色。我们迄今所作的一切研究都显示出,我们将会看到可怕的后果。” [13]
    罗伯特•杜邦博士曾一度认为吸大麻无害,但后来却说: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流行病〔青年人吸食大麻〕对健康造成什么危险。危险至少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思维迟钝,以致危险驾驶或冷漠呆滞,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是身体机能受损,吸食大麻的人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激素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受损,甚至容易患上癌症。这一切实在令人关注。”[14]
    我不知道罗伯特•杜邦博士是否知道中情局的MK-ULTRA人脑控制计划。我也不知道人脑控制计划中是否含有大麻。不过如果罗伯特•杜邦博士知道了这个计划,他的感想一定会更复杂。
    9、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毒品泛滥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对于毒品的观念象征了美国一些权势阶层的态度。2006年11月16日,弗里德曼去世时,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赞扬他是“人类自由的伟大斗士,不只在经济方面,而是在各个领域”。[15]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逐渐成为美国统治阶级的国策。
    二战的爆发、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普遍感觉到有一把枪在顶着自己的后背。因此他们做出了一系列的妥协,吸取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优点,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
    但是到了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开始反攻了。英国撒切尔夫人、美国里根总统,先后在国内实行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将国营企业、公共福利企业等进行私有化,反攻福利制度,瓦解工会,将工人阶级重新逼入弱势群体。以消费文化、感官享受、毒品、性乱等等对工人阶级进行洗脑。
    而在国际上,从70年代开始,美国强势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扩张政策,抢劫、颠覆其它国家。在《国有企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拉美历史之鉴——国有化与私有化之争的实质是国家主权之争》两篇文章中,我对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东亚、东欧地区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做了简要论述。在《宪政民主与主流经济学家》中我对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我们来看看米尔顿•弗里德曼对于毒品的态度。弗里德曼的《禁酒与毒品》发表于1972年的《新闻周刊》,他说:
    “我们有权动用政府机器来防止人们变成酒鬼或吸毒者吗?对于小孩子来说,几乎每个人至少都会回答一个有条件的“是的”。但是对于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大人来说,作为其中的一个,我将回答“不”。同瘾君子摆事实讲道理,可以。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后果,可以。为他们祈祷并与他们一起祈祷,可以。但是,我认为:我们没有权力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武力来阻止一位同胞自杀,更不用说阻止他喝酒或吸毒。”
    大多数瘾君子,其实都是想戒毒的。但是因为本人的勇气和意志不够坚强,都难以达到目的。此时,需要的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强力机构,来帮助他戒毒。而弗里德曼却认为这完全不必要,只要让吸毒者自己去戒毒就可以了,潜在的含义便是让吸毒者自生自灭。
    他认为禁毒或者不禁毒并不是道德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在对政策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之前,并不需要解决这一道德标准问题”。
    他认为禁毒政策已经“成了最不明智的一项政策”。
    他认为毒品合法化并不一定意味着瘾君子的增加。依据的理论是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毒品合法化将使得贩毒分子的“利润都将不复存在”,利润不存在了,贩毒行为自然就少了。这真是可笑的逻辑,今天美国加州的大麻已经合法化了,每年利润140亿美元,大麻依旧在泛滥。
    他认为毒品合法化将使得瘾君子的个人情况好很多,“目前,毒品不仅昂贵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质量极不可靠。瘾君子们身不由己地要与罪犯打交道以得到毒品,最后自己也变成了罪犯以便有钱来保持这一嗜好,同时又要冒着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死亡与疾病的危险。”
    他认为毒品合法化将减少美国的犯罪,“在美国,瘾君子犯罪占全部街头犯罪的l/3到1/2。使毒品合法化,那么街头犯罪将大大减少”。
    他认为毒品合法化将减少腐败,许多警察和行政官员出于毒品暴利的诱惑,倾向于配合贩毒分子。而合法化将使得这类腐败荡然无存。
    他认为毒品合法化将提高法律和秩序,“使毒品合法化将会立即减少犯罪的数量,并提高法律实施的质量。设想一下,还有哪一种方法能够在促进法律与秩序方面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吗?”
    他认为,“我们无法中止毒品买卖……只要涉及到了巨额金钱——而且只要毒品是非法的就必然如此——那么,要想结束毒品交易,或者大幅度地缩小毒品交易的范围,都将是毫无希望的。”
    但是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之初,一举粉碎了毒品。为什么现在的中国,虽然毒品交易和吸毒比建国初大幅增加,但是比起美国来也还是微不足道。中国能够做到,为什么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做不到?
    这就是被许许多多西化派称之为导师的,新自由主义鼻祖弗里德曼的逻辑,也是美国一些权势阶层的逻辑。
    他们的逻辑是无比荒谬,不管是他们的经济学逻辑,还是他们的毒品逻辑,还是他们的自由逻辑、人生观逻辑,都是无比荒谬。对于人民来说无比荒谬,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合情合理,因为完全符合其自身的利益。
    通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逻辑,他们维护了自身的统治地位。通过毒品合法化逻辑,他们造成了毒品泛滥,搞乱了青年的思想,使得青年堕落,消灭了青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抗能力。他们的毒品逻辑,维护了其自身的统治地位。
    10、美国民主的关键——对大众舆论进行操纵
    人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的思想也不是从地下蹦出来的。
    人的思想和行为总是受着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家庭、社会、学校、工作、网络、报纸、电影、电视、电台、新闻、娱乐、讲座、书籍、宣传画、会议、广告、各种各样的宣传,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一个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人,一个有着长期的、丰富的斗争经验的人,一个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的人,也许可以从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中,分辨出真相和谎言、表象和本质、真理和谬论。
    但是对于一个认识问题还不深入的小孩子、青年、老百姓,却很可能受到外在宣传的影响,被谬论和谎言所误导。
    所以,要明白颓废派青年思想和行为,我们必须要搞明白美国的宣传机器。
    中国的宣传机构做起事情来都是大张旗鼓,他们在“宣传”。而美国的文化宣传模式却截然不同。美国的宣传是“看不见的手”:“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好像从未进行过一样”。
    美国官方文件这样定义“最有效的宣传”:“宣传对象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走,而他却以为这个方向是他自己选定的”。
    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家、记者李普曼说:大众在关键时刻总是错的一塌糊涂,但他们又是如此强大,因此必须由精英通过宣传进行操控。[16]
    他认为,新闻和事实真相并不是一回事,二者只是在很小的地方相互重叠。
    从一战时期的威尔逊总统,到二战时期的罗斯福总统,再到肯尼迪、尼克松,李普曼都是历任美国总统的座上宾、顾问。
    公共关系之父亲贝奈斯也有相似的观点。他也是美国历届政府的顾问。贝奈斯直言他对所谓的“人民的声音”不抱任何幻想,因为在那种声音里,鲜有任何“神圣或者特别明智、高尚的见解”。
    他认为:大众的头脑里都是些“习承的偏见,以及由领导者灌输给他们的符号、陈词滥调和口头禅。”
    聪明的宣传家知道如何“灵巧的、有意识的操纵和组织大众的积习和意见”。
    聪明的政治家“能够通过宣传,塑造和定型舆论”。只有通过对宣传的“灵巧的运动,政府才能维持和公众的关系,而这对民主至关重要”。
    民主又是什么呢?贝奈斯说,“我们的民主必须是领导型的民主,即由智慧的少数来组织和引导大众的民主。”“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大众舆论及大众积习有意识灵巧的操纵。”政治家不可成为公众“群体偏见的奴隶”,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对政治家而言,重要的不是如何取悦公众,而是如何去塑造公众。”塑造公众的方法有“制造情境以设定思维定势、人格魅力化,接触能影响其他公众的领导者。”贝奈斯认为,只要我们理解了群体意识的机理和动机,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按照我们的意志控制和左右大众,而他们对此却毫不知晓。
    贝奈斯曾经总结出一个公式:“富有的私人机构,同情其事业的美国人员、再加上一个宣传大师来煽动舆论,就足以推翻—个外国政府。”
    1954年,贝奈斯曾经在颠覆危地马拉民选的阿本斯政府时大显身手。他在美国国内策划了一起反对阿本斯政府的舆论狂潮,后来,阿本斯政府被推翻。
    这一公式后来又被美国多次使用,直至最近的两次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反恐战争等等。在这些战争发动之前,美国国内各大媒体都发动起声势浩大的宣传战役,为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提供合法性。美国媒体的强大宣传能力可见一斑。这些宣传中充斥了不少谎言和欺骗。限于篇幅,这里就不涉及了。
    美国的宣传采用的是艾略尔的“总体宣传”理论,他在学习了纳粹宣传大师戈培尔的理论后提出这个理论。他认为:
    宣传必须是总体的。每一种媒体都有其独特的穿透力,但因其局限而不能独自进攻,瓦解个人的抵抗,操控其头脑……单一媒体的效果有限,所以要用其他媒体来相互补充。宣传家必须以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张贴画、会议和上门劝说……力图以一切途径包围人的情感与意识,通过他的意识和潜意识,调动他的意志和需要,进攻他的私生活和公开生活。宣传家必须运用所有工具,除大众媒体外,还要包括新闻检查、法律文本、建议立法、国际会议等等。在这种“整合型推销传播”中,一切对受众能够产生动员力量的信息,都可以采用。
    好莱坞、NBA、迪斯尼、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维亚康姆、默多克、麦迪逊大街、世界上最有名的公关公司,这些都服务于一个目标,传达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控制人民的思想。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全天候轰炸,新闻、娱乐、工作、生活交响互动。在这样强大的“总体宣传”模式下,宣传似乎已经不是宣传了,它已经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的思想。
    今天的美国媒体,早已成为少数人所控制的工具,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少数的一些人就控制了美国的舆论和文化。少数的一些人就控制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今天,美国的民众几乎充满着雷同的自我意识,却不自知。感官消费文化、原教旨主义的“自由”观念、个人主义,这些都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他们以为自己很清醒明白,他们为此而洋洋自得。他们以为自己是自己身体和精神的主人,其实不过是宣传的批量产品而已,只是别人想让他们成为的样子而已。
    11、旋转门政治与渠道为王
    美国号称有着新闻自由。但是其在关于意识形态、国际外交、战争等问题的判断上,媒体总是与政府部门亦步亦趋。在内政问题上,媒体时不时会提出一些批评,但是从根本上讲,媒体的价值观是符合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的。美国媒体不是什么民意代表,不是公正的代表。
    美国的旋转门政治,早已使得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成为一个笑柄。今天是跨国公司的负责人,明天就是政府的负责人。如此明显的腐败却完全合法。小布什、老布什都是总统,布什家族的产业遍及石油、银行、军工企业等等。
    而老布什的国防部长、小布什的副总统切尼在任期内,也持有国防承包商哈里伯顿公司的股票。切尼积极推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哈里伯顿公司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持,军方只需提供武器和兵员,其余的都由哈里伯顿公司负责。哈里伯顿公司在伊拉克地区雇员超过5万多人,包揽了伊拉克重建的许多工程,与此同时伊拉克的200多家大型国有公司被私有化,并且在重建工程中还没有活干。伊拉克战争之前,该公司股票10美元,三年后上涨到41美元,暴涨3倍多。[17]
    小布什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任期内,卖掉了洛克希德、波音与其它国防承包商的股票,把价值5000万美元的股票交付信托,但是却依旧持有吉里德公司股票。该公司拥有非典、禽流感、猪流感疫苗达菲的专利权。他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之一。在他任期内,一些机构和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制造禽流感、猪流感的恐慌情绪。美国政府、欧洲各国、许多机构都大规模采购该公司的产品。后来欧洲政府发现疫情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制药公司却大赚了一把。从拉姆斯菲尔德上任到任期结束,该公司股票从7.45美元上涨到67.6美元,上涨了8.07倍,到2007年4月更是上涨到84美元。[18]
    美国政府是为跨国公司服务的,为极少数的人服务,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媒体精英当然也不例外,媒体精英可以从容的进入政界,政界与媒体界其实是一个整体。
    今天是奥美广告公司、汤普森广告公司的总监(夏洛蒂•比尔斯),明天就是911事件后负责公共外交的国务次卿,为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反恐战争进行舆论准备;今天是《时代》杂志总编辑(斯特罗伯•塔尔伯特),明天就是驻苏联大使及国务次卿;今天是CNN的记者(戴卫•佛林奇),明天就是中央情报局的公关主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同时,媒体又与其它大垄断公司、公关公司联合在一起。他们互派董事,分享情报和信息,联合协作,勾结在一起。垄断公司、公关公司将精心塑造的信息,通过媒体以新闻的方式传播给不知情的大众,大众则将此作为新闻来接受。
    媒体已经成为垄断资本家的谋利工具。
    “世界上最富有的100人中,13人来自媒体。”
    “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中,57人的财富主要来自媒体。”
    媒体学者麦克马努斯认为,对媒体影响最大的是投资者和所有人,其次是广告商(垄断公司),然后则是以政府和垄断公司为依托的现代公共关系业,现代公共关系业是新闻媒体的主要消息来源之一。
    投资者和广告商对媒体的影响,我们都很容易想到。今天中国的媒体已经充斥了广告。许多媒体成为消费文化、欲望文化的忠实倡导者,成为一些大公司的代言人。在学校里,学习新闻的学生被教育要有客观、公正、独立、理性的视角,但是毕业后进入大小报刊,立即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要给一些公司写作软文、宣传广告,要拉客户,要哗众取宠、吸引大众的眼球,要能赚钱。
    但是现代公共关系业,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却是个新鲜事物。
    不过这个事物其实并不新。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公共关系业就已经萌芽了。那时候美国社会危机严重,罢工纷纭。公共关系业应运而生,为垄断公司、政府重塑形象。
    一个典型的案例。1914年,科罗拉多州的煤矿工人罢工。这家煤矿属于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强盗大亨”洛克菲勒。国民警卫队开枪打死20多名罢工工人,另外还有11名儿童和2名妇女被镇压者点燃帐篷熏死。此时,艾维•李的公关公司受雇为洛克菲勒家族重塑形象。后来洛克菲勒财团竟然成了慈善事业的代表,从这里可见公关公司的厉害,足以颠倒黑白。
    贝奈斯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公关关系业的目的就是在所谓的民主社会下,塑造社会舆论,操纵大众,从而维持少数精英的利益。
    今天,公共关系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产业,无论是政客的选举,还是跨国公司的危机控制和处理,无论是美军的战争动员,还是美国国务院的“公共外交”,都离不开公共关系业。
    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公共关系业对媒体的控制已经走向成熟。1949年的《财富》杂志这样报道:
    每天数以吨计的宣传和公关材料,已经成了美国生活的一个重要力量。最好的报纸的几乎一半内容来自公关行业发送的材料,而次一些的报纸的几乎所有内容,都直接或间接的是公关部门的产品。
    公共关系业已经成为美国媒体最重要的消息渠道。“渠道为王”,控制了渠道,自然就极大影响了媒体的新闻报道。1973年的一则研究报告,《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是通过公共关系渠道得来的。[19]
    12、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民群众观
    在美国统治精英眼中,人民不过是愚蠢的族类,只有他们才是智慧的人,他们操纵舆论、操纵选举、愚弄公众,这一切都是为了精英小集团的利益服务。
    与此相对,我们可以看看毛泽东的精英与人民群众观,也就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毛泽东高度评价人民的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他说党员干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是目的,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依靠群众”是工作方法,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做人民的学生,后做人民的先生”。
    “从群众中来”,就是说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问题集中起来,经过充分的研究,化为系统的意见,形成工作路线、方针、方法、战略、战术的初步设想。这一步工作也可以称作“先做人民的学生”。
    “到群众中去”,就是说将已经形成工作路线、方针、方法、战略、战术,到群众中去做深入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使得群众接受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同时付诸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并进一步丰富、发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一步工作也可以称作“后做人民的先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无限循环往复、发展的过程。不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的工作方法就会更正确、完善。
    这就是毛泽东说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就是精英和公众的关系。这种关系完全不同于李普曼、贝奈斯等人所宣称的精英和公众的关系。
    一个认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最有智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等精英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个却认为人民是愚蠢的,只有精英才有智慧,精英必须要操纵舆论、愚弄公众,以便为精英小集团的利益服务。
    13、中情局是最好的艺术评论家
    要明白美国式宣传的高超手段,我们先绕个弯路,来看看冷战期间的一些事情。美国被称为“文化帝国主义”,他的对内和对外宣传是统一在一起的。
    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曾经写过一本书《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又名《文化冷战:中央情报局与文学艺术》),这本书详细记述了1947至1967年间,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各种方式,操纵、介入各国文化艺术界,一边反共,一边为美国树立正面形象。王绍光曾写过书评,《美中央情报局及其文化冷战》。河清的《 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也多次提到这本书的内容。
    美国没有宣传部、文化部,冷战的设计者之一乔治坎南宣称:“美国没有个文化部,中央情报局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缺。”
    美国官方文件是这样定义“宣传”的:“任何以影响特定群体的思想和行动为目的的新闻、专题讨论或有组织的努力和运动”均可称为宣传工作。
    对他国的“心理战“是这样定义的:“一个国家有计划地运用宣传和其他非战斗活动传播思想和信息,以影响其他国家人民的观点、态度、情绪和行为,使之有利于本国目标的实现”。
    美国的文化宣传模式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宣传部做起事情来都是大张旗鼓,而美国却是看不见的手。“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好像从未进行过一样”。
    美国官方文件这样定义“最有效的宣传”:
    “宣传对象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走,而他却以为这个方向是他自己选定的”。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乔治•坎南认为“必要的谎言(necessary lie)”和欺骗都是允许的。比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农庄》在改编为动画片的时候,就被中情局篡改了。中情局花费大量金钱和资源,请了80个动画师,当时动画界最庞大的阵容,打造了最具规模的动画片。
    中情局资助了一大批知名作家、诗人、艺术家、历史学家、科学家、评论家等等,通过这些人的嘴来帮助美国做宣传,一边反共,一边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这些人都是各个国家的名流,他们从内部做宣传,自然要比美国人从外部向内部做宣传要方便的多。
    当然,中情局在资助这些人的时候,不是采用直接的方式,而是采用间接方式。首先将钱打到“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法弗德基金会”等大大小小的基金会名下,而后基金会再以自己的名义“捐助”给中情局指定的人。
    中央情报局动用了“马歇尔计划”2亿美元的资金来搞文化宣传“心理战”。那时候是金本位,35美元相当于一盎司黄金。在战后穷困的欧洲,这是怎样的一笔巨款!
    中情局经费如此充足,搞起宣传来几乎是无孔不入。用它自己的话来说,“所有的知识领域,我们都有兴趣,从人类学到艺术创作,从社会学到科学方法论,无一例外”。
    中情局设立了“文化自由大会”,鼎盛时期它在35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雇有几十位全职工作人员,拥有自己的新闻社,拥有纪录片和故事片服务公司,拍摄电影,出版20多种显赫刊物,组织高规格的国际会议,经常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演出,并为音乐家、艺术家颁奖, 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开设图书馆等等。除了设立“文化自由大会”,中央情报局还赞助了大量政论性刊物和文化刊物。“文化自由大会”免费为各国知识精英订阅这些刊物,间接资助它们。
    英国前首相迪斯雷利曾说过,“一本书的重要性可能并不亚于一个战役”,中情局深谙此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央情报局在50、60年代至少参与了一千本书的出版。甚至还把艾略特经院派的、晦涩乏味的《四个四重奏》空投到苏联,阻止了反抗性的《斯巴达克斯》等书籍的出版。
    中情局最有创造性的行为是推销抽象派艺术。看起来没有任何价值的抽象派艺术竟然成了冷战的工具。中情局的想象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正是因为抽象艺术没有实际意义,它恰好可以用来对抗共产主义。一位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事后解释道:“这是一种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毫无关系的艺术形式……莫斯科当时对任何背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都大加鞭笞,因此我们认为他们反对的东西一定值得我们的大力支持。”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主管热内•达农古尔在1948年美国艺术联盟年会上激情赞颂“现代抽象艺术”为“个人性艺术”,而“集体性艺术 ”不合时代。抽象被等同于“个性自由”,写实被等同于“极权政治”。这成为了战后西方艺术界长期执行的不成文的冷战律令。冷战正式开始的1947年,美国现代艺术家群体性地放弃写实,转向抽象主义。
    当然,由中央情报局出面推销抽象艺术不太合适,但3M党却可以为为中情局效力。河清的《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记录了3M党是如何推广抽象派艺术的。3M党是博物馆(Museum)、市场(Market)、媒体(Media)。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主管巴尔认为:“由于苏联人热衷的是现实主义艺术,反对现代艺术,因此支持和购买抽象艺术就成了爱国的职责了。”
    博物馆和艺术馆大量收藏抽象艺术和先锋艺术作品,举办这种抽象主义的垃圾展览,摧毁古典和现实主义艺术。强奸观众的审美能力。现实主义提倡关照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抽象表现主义却相反,抽象主义又一次改造了人们的思想。
    在中情局扶持下,拍卖行纷纷给抽象表现主义拍出几十万、几百万的天价(现在已经达到上亿的天价)。这样的天价必然会吧普通人砸晕,天价就表明了抽象派的价值。
    同时,媒体上又天天兜售着这样的货色,抽象派价值连城、名利双收。在现在的中国,一些拍卖行也在干着这样的事情。
    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不无得意地说,“中央情报局是50年代美国最好的艺术评论家”。因为“我们是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真正缔造者”。
    很多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对中国长期实行“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历史深恶痛绝,认为这种情形仅为社会主义体制所特有。其实,二战后美国实施“艺术为政治服务”比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
    冷战时期,尤其最初的十年,美国国内反共氛围非常严酷,为了避免被视为共党分子,一些画家被迫放弃与“极权”相关联的写实主义风格,另外写实主义在市场上也越来越没有销路,艺术家不得不改变风格。
    到了1954年,纽约绘画界已经是抽象派一统天下,写实绘画几无立锥之地。英国批评家瓦格纳来到纽约很惊讶:80多家画廊“毫不松懈地支持抽象变形和丑态化”,很少看到写实主义。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讲过一件事情,一个学生花了一幅画,里面是驴子、人和其它动物的器官的龌龊可怕的混合体。他的画法包含了现代派的很多手法,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真是足够标新立异。
    指导老师认真看了一会,而后用橡皮把画擦掉,慢慢的说,“要画整体,要画整体”。
    现代派是使人支离破碎的文学、艺术、道德、价值观。古典则是人的整体与和谐。
    但是,在一个支离破碎、把人异化的西方社会,现代派的文学、艺术、道德、价值观又是符合其社会性质的。在支离破碎的社会,要塑造出一个完整和谐的文学、艺术、道德、价值观,那需要多么伟大的力量,要撕碎多少谎言,要经历怎样的抗争!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抽象主义和一些现代派就是一场骗局。
    能把毫无价值的抽象主义塑造成为潮流和经典艺术,足见美国可怕的宣传能力。
    14、愚民政策——尽情享乐的狂潮
    再来看196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如火如荼,许多美国青年心中还是富有着理想主义和激情的。即使是参加到颓废派、嬉皮士聚会的青年,其中一些人也是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不过,很快的,这种理想主义就烟消云散了。
    六十年代初,有过一些反对享乐主义的歌曲。
    鲍勃•迪伦写出了大量震撼人心的抗议歌曲。他是摇滚乐之父。他的歌成为参与反战运动、黑人运动的学生的圣歌。而披头士乐队则专门演唱关于爱情、和平和冥想的歌曲(披头士在此大潮中也服用致幻剂,未能幸免)。
    但是很快这类歌曲就被滚石乐队和门户乐队所唱的的歌曲所淹没。这些乐队公开赞美性乱、毒品、无政府主义、极端享乐主义。
    无线电广播中,所有的广告都是宣扬享乐主义的。摇滚、迪斯科,大多数歌曲都是宣扬性乱、暴力、仇恨、贪婪等等。
    到了70年代中期,朋克乐队出现,疯子们出现了。只要看看这些乐队的名字,我们就能明白他们的生活状态。性手枪、碰撞、诅咒、洛克西、亵渎神灵等等。他们“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颠覆旧有的糜烂生活,同时也创造新的糜烂生活”。
    他们的格言是“我们就是未来,未来是没有的”(We are the future: No future)。他们和“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是一脉相承。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所有这些音乐、作品其实都是根据唱片公司的要求制作的。唱片公司的背后又是大型垄断公司和媒体,是幕后的统治阶层。
    这些歌手只不过是子弹和工具,而操纵手枪和工具的人却在那些大型媒体公司、政治机构中。媒体公司可以扶持类似鲍勃•迪伦的反战歌曲,也可以扶持充满阳光、真善美、和谐的歌曲,也可以扶持类似滚石门户、朋克乐队这样的歌曲。但是后来他们选择的却是性、毒品、暴力、贪婪、感官享乐、混乱,他们要把人的身体和精神搞得支离破碎。
    电视、电影、广播、书刊充斥着宣传享乐主义的商业广告。这种现象在1960年代之前已经出现,在1960年代之后表现的愈来愈严重。
    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看四到六小时的电视。十五岁大的时候,他已经看了一万八千到二万小时的电视节目。每小时十分钟的商业广告节目,宣传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他的思想几乎已经为电视所控制。
    色情杂志、书籍、录像带、电影泛滥。最初仅仅显示女性的胸脯,但是后来连直接的性行为都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大众最初还比较抗拒,但是在大规模的宣传轰炸下却变得习以为常。以至于在纸质媒体上出现这样的状况,要想买一份报纸、新闻杂志而不看到色情照片几乎已经不可能——几乎所有杂志封面都印着妖冶的裸女相。
    本来应该让孩子避免看见这类照片,但是在这种无处不在的色情文化下,几乎已经毫无可能。
    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之下,我们看到美国的青年和孩子们的智力发生了巨大变化:
    资深的数学老师们从六十年代中开始发觉到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全国性的考试成绩也年年下降;从事尖端科学研究的人士感叹后继无人;美国大学研究院学生,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只占少数。一位教学三十多年的大学科研教授于一九六三到一九七三年间,每年都回母校为大学生讲学,学生的反应,年年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在一九七三年那年,他突然发现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明显的下降,学校的物理教学完全改观,学生们不再学习如何解决物理题目,而是看大众化的电视、科学节目,问他为何改变教学方式,他回答说:“学生们无法应付传统物理课程,只好冲淡课程,以看电视、观摩工厂为教材。” [20]
    美国的学校教育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到了2011年的今天,一对美国夫妇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竟然举家迁往中国,让孩子接受中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他们列举了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当然,世界上哪里男女都是不平等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尤其严重。我特别反感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hot(性感),要slutty(风骚),作为女孩子在美国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不好。你看看中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照出相来穿着校服,戴着厚眼镜,很学生样。美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的年纪,每天化妆去学校,穿像成人一样的衣服。你觉得哪个更接受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哪种文化更健康?在美国长大,女孩子如果不好看,或者不融入这种氛围,会有很大的同辈压力,被排斥,对于女孩子学习是很大的干扰。[21]
    美国生命本质研究所的创办人柏忠言先生和他的学生张蕙兰,曾经为中国读者编著了一本书《西方社会病》。他在书中讲述了西方国家吸毒、自杀和离婚的严重问题,并对其中的享乐主义泛滥做了深入分析。
    这本书出版于1983年。他希望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要照搬西方国家,避免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只选取您所需要的
    就象蜜蜂采花蜜
    不过今天,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许多已经在中国出现了。
    我们列举书中的一些例子,就可以看出当年美国的媒体是如何制造享乐主义的狂潮的。
    “如果觉得好——就干”(“If it feels good——do it”)。这就是美国社会最流行的口号和格言。人们经常在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和千万次交谈中听得到这个口号。还有“尽情行乐”(“Enjoy yourse1f”),在电视、无线电广播上以图象、音乐形式千百次的出现。“尽情行乐”、“尽情行乐”、“尽情行乐”、“觉得好,就干”,“觉得好,就干” “觉得好,就干”。在这样的反复刺激下,人们不陷入感官享乐才怪。
    宣扬享乐主义、自私自利的书籍多如牛毛,其中很多都成了畅销书。摘录罗勃特•J•灵格的畅销书《靠恫吓取胜》(“Win-ning Through Intimidation”)和《关照第一号人物》(“Looking Out ForNumber One”)的几段:
    “《关照第一号人物》(“第一号人物”的就是“你自己”)给享乐主义增添了一句合理的、文明的口头禅:只要一个人不用强力干涉别人的权利,他的基本道德义务就是追求快乐……用强力干涉别人权利在‘关照第一号人物’的哲学中之所以没有地位,有一个合乎情理的原因:它根本不是你最大利益的所在……”
    “记住:自私自利并不是问题。所谓自我牺牲却正是在一种低级意识影响下所做出来的违反情理的自私行为……”
    在题为《自私自利——万善之源》的一章中,他写道:“如果你想把自己从恫吓人们的‘大公无私’神话中解放出来的话(这些神话剥夺了使你得到幸福生活的机会),那么,你就有必要理解合理自私心的美。在关照第一号人物的道理中,合理的自私心是基本因素之一。”
    在《出售的爱》一章中,他写道:“你能否买得到爱情?现在你知道答案了:你必须买它——在一个自由营业的市场上去购买。”
    在这些作家心中,自我牺牲这样的高尚行为竟然成了低级意识,而自私自利竟然成了万善之源,爱情竟然成了买卖。这是何等荒谬的事情。但是这样荒谬的理论却可以成为畅销书,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世上大行其道。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人看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但是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无比荒谬,但却还是发生了。这和我在“泛滥的大麻和美国法律”一节中所说的是一个道理:
    他们的逻辑是无比荒谬,不管是他们的经济学逻辑,还是他们的毒品逻辑,还是他们的自由逻辑、人生观逻辑,都是无比荒谬。对于人民来说无比荒谬,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合情合理,因为完全符合其自身的利益。
    自我牺牲是低级意识,自私自利竟然是万善之源,这样的理论符合统治阶级的意识。当大众相信了这个道理,他们的奴隶身份就永恒了。他们不仅在身体上成了奴隶,在思想上也成了奴隶。思想一旦奴隶,永不可能翻身。
    15、思想一旦奴隶,永不可能翻身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通讯规范法》,其中两项条款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互联网有害内容的侵害。条款规定,向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传送“淫秽下流”信息为犯罪。
    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向费城联邦法院提出起诉,认为其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二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这一法规违宪。
    大法官在法庭陈词中说:
    我们相信,《通信规范法》缺乏《第一修正案》所规定的“限制性言论”所必须具有的精确性。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接近可能有害的言论,《通信规范法》实际上压制了大量成年人所享有的接受和发送言论的宪法权利。
    而在评估成年人的言论自由时,我们已经十分清楚的决定,下流但不淫秽的性表达是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的。[22]
    既然有了这样的宪法保护,我们对于下面的新闻就不该惊讶。美国的一所大学,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老师和性用品商店的员工,在课堂上,用器械使得一位女性达到性高潮。一些学生和家长在台下观摩了整个过程。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赞美评论——整个课堂富有自由探索精神,自由探索人的无限可能性。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写道:“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统治阶级并不总是用强制的方法来压迫剥削被统治阶级。长期的暴政,必然导致最激烈的反抗,必然撼动统治阶级的地位。
    所以统治阶级必须创设出一整套代表自己利益的价值观、文化、道德、法律、秩序,采用各种宣传方式,使得被统治阶级接受这一整套价值观、文化、道德、法律、秩序。只要被统治阶级接受了,他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就成为永久的奴隶。
    相信“神圣不可侵犯的、原教旨主义‘自由观’”。人有绝对的权利自由支配他的身体和精神,或者自由的追求真善美、追求身心和谐,或者自由的堕落,把自己搞的身心支离破碎、痛苦不堪,最后毁灭、自杀,不应该让外人去干预他。
    但是问题的关键却是,在垄断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架构下,社会媒体都会一致的宣扬感官享乐,故意塑造一个让小孩子、青年人堕落的环境,使得他们失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失去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失去反抗精神,大众因此便坐稳了奴隶。他们宣称不能让其他人和机构干预小孩子、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他们自己却天天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在资本控制下,一切都是围绕着金钱、资本在运转。资本家、腐败精英有着最大的自由,法律保障他们的金钱、地位、自由,而亿万劳动者却不得不接受资本的剥削、奴役。他们不敢对资本说半个不字。
    相信“个人成功”、“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大老板、大人物、人上之人。但是一个人的成功,必然是将其他千百人踩在脚底下,必然是千百人的失败。
    另外,问题的关键,在垄断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架构下,那些在幕后的统治精英的权益已经稳固化,他们世世代代都是统治精英。
    相信“投票选举的资本主义民主”。但是媒体和舆论全在资本家垄断集团手中,他们操纵大众舆论、欺骗大众,如此一来,如何选举出一个代表民意的总统。所有被选举出来的总统、议员,都是利益集团、幕后统治精英的代表。
    更关键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成人一天中最主要的时间都在公司度过,很多人在公司的时间比在家还多。但是在花费了最多时间的公司里,工人却无法参与民主管理,工人可以一人一票貌似民主的选总统,却不能选总经理,难道总经理比总统还高不可攀?票选总统、议员是几年一次的会餐,票选经理、企业管理者、民主管理企业却是一日三餐。一日三餐吃不好,快要饿死了,四年一次的大会餐又有何用?
    克林顿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想要对网络进行少许限制,此举违反了幕后统治精英的根本价值观,因此便遭到联邦最高法院的否决。
    很多人以为美国没有意识形态,是自由世界。其实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自私自利的观念就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就是这个观念构成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就是这个观念将资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将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媒体资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同时将其余的大众变成一盘散沙,如此一来大众便处于少数精英的统治之下。
    每一个统治阶级都会创造出一整套代表自己利益的价值观、文化、道德、法律、秩序,采用各种宣传方式,促使被统治阶级接受这一整套价值观、文化、道德、法律、秩序。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整个历史无非是对人性的不断改造而已。”
    至于什么样的道德、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才是最符合人的身体和精神生活方式,能够使人获得幸福,什么样的道德、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才是最符合最大多数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还是换一篇文章来讨论。
    16、另一个世界是可行的
    二战后至1985年,是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第三世界许多国家都获得了独立。
    不过大约从1970年代开始,世界性的社会主义革命浪潮已经开始逐渐衰退,世界范围内又兴起了一拨相反的浪潮。高峰之后,就是低谷,这是波浪的规律,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得到缓和。美国的外部压力减轻。在与中国谈判之后,尼克松政府加快从越南撤军步伐。1975年撤军完毕。
    接着1979年苏联深陷阿富汗战场,世界舆论一致批判苏联的帝国主义倾向。因为战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苏联国力下降。接着戈尔巴乔夫在思想上向西方彻底投降,倡导“新思维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倒下。与此相对,则是美国国力的增强,影响力的增大。
    也大约是在此一阶段,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改革开放,融入以美国和西方世界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分工体系。
    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一超独大。而在美国国内,也发生了了巨大变化。
    19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黑人运动、女权运动都已经是尾声了。1973至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情况恶化。颓废派青年们不得不回家去,找工作,组建家庭。1980年代,美国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它在第三世界国家谋取了更大的利益,因此便将一杯羹分给了美国民众,以丰富的感官享受、物质享受、资本消费文化对民众进行洗脑。
    1940、1950年代,美国大搞麦卡锡主义恐怖统治,逮捕镇压共产党人。1960年代又借着颓废派青年的手和嘴鼓吹感官物质享受,1980年代终成正果,民众已经被物质主义彻底洗脑。此时共产党大势已去,美国政府放开了虚伪的民主、自由,允许共产党存在。但是主流媒体都已经落在资本手中,共产党的声音不可能在主流媒体上出现。今天我们在美国工人阶级身上,已经看不到当年无产阶级的崇高品质。在国际问题上,美国大多数工会常常与大资本家站在一起。他们对第三世界国家和劳动人民缺乏同情。
    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国内的矛盾激化。2010年美国盖洛普(Gallup)公司民调结果,在民众心目中,国会议员最缺乏道德和诚信度。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民调结果,近80%美国民众不信任政府,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对国会给予正面评价。2011年9月盖洛普公司民调显示,81%的美国人不满政府管理国家的方式。2011年10月,美国《华盛顿邮报》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联合所做的最新民调显示,高达7成美国受访者厌恶华尔街金融机构,53%不喜欢主流媒体。2011年10月,美国广播公司(ABC)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华尔街、政府、媒体成为了美国民众厌恶的“三大恶人”。
    虽然美国民众中很多人不相信政府、华尔街、媒体,但是因为长期的感官物质享受、资本消费文化的洗脑,因为共产主义已经被美国媒体等同为法西斯(布什等多位总统都明确宣称共产主义等同法西斯),美国民众实在是想不出还有其它什么路子可走。迄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反抗,基本都是无政府主义的反抗道路。
    2010年2月18日,工程师约瑟夫•斯塔克驾驶飞机撞击了美国德州国税局大楼。死之前他留下了《斯塔克宣言》,控诉美国政府的次贷危机金融救援计划,控诉税务部门和美国垄断公司对普通民众的“谋杀和抢掠”。
    他是个英雄,但是他的反抗是无政府主义道路。没有明确的理论和方向的反抗,必然是失败。
    在大洋彼岸的欧洲,我们也看到类似的景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欧洲工人举行大罢工,他们打出的旗号便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行的”。但是另一个世界到底是什么?
    他们看到苏联失败了,他们认为苏联是社会主义的正统,苏联的失败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资本主义失败了,社会主义也失败了,那么另一条道路到底是什么?他们不知道。
    2011年伊始,北非国家发生动荡,接着资本主义的核心国家也不断出事。
    7月,挪威,北欧富国,曾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的典范,却发生震惊世界的恐怖主义袭击,7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8月,英国爆发80年代以来最大的抗议,最终演变为骚乱。截止2011年8月19日,英国警方逮捕超过3000人。这样的群众抗议若是发生其它国家,西方人权卫士一定会嘶哑、尖叫,认为是侵犯人权,但是这一次西方人权卫士(英国)却将其定义为骚乱。
    8月,以色列爆发抗议游行,770万以色列人中就有30万走上街头,抗议20个最有权势的家族几乎控制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抗议推崇了30多年的经济新自由主义产生了“6000个富翁和600万乞丐”。
    德国也爆发抗议游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希腊、意大利等国家的混乱更是层出不穷。
    9月17日,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行动。美国民众宣称,“这次游行活动旨在表达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不满”,他们宣称“我们代表社会的99%,我们不再忍受那1%的贪婪与腐败”。美国政府用暴力手段拘捕示威者,清场。一名学生已经在运动中死亡。如今,抗议行动被强制结束,但是要求变革的声音却在全世界蔓延。
    另一个世界是可行的!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期盼着另一个世界,一个真正公正、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出现,有赖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努力。
    17、“中情局十诫”与中国青年
    从19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以迅猛之势向其他国家渗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未能幸免。
    尤其是19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中国人的人生观、思想、道德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青年人中间显得更为突出。青年的人生观、职业观、家庭观、人际观、婚姻观、爱情观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很多老一辈人痛心今日一些青年的道德沦丧,不关注社会问题、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精气神、没有热情、萎靡不振、空虚、不负责任、好吃懒做、物质享受、虚荣心、没有廉耻、一夜情、堕落等等。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社会、媒体、文化、道德是一团乱象。
    作为一名80后,我接受他们对于当代青年的一部分判断。我认为,青年中存在的问题很严重,但是他们在觉醒。在各行各业,我看到的最大多数的80后90后都在踏踏实实工作和生活,他们富有道德和廉耻,我看到很多青年在关注社会问题。我相信,青年们会做的比老一辈人想象的好很多很多。我也相信90后一定不是媒体所宣传的样子,他们也许会比80后做的更好。
    不过,我也不回避青年人中存在的问题。
    每一代青年身上的问题,其实都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反应。一般而言,国家追求什么,青年就追求什么;国家有什么病,青年就有什么病。
    青年们本来都是孩子,都是白纸一张。他们本来都可以成为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却变得虚荣、空虚、迷茫、堕落、痛苦。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社会,是我们的社会逼人太甚。我们的娱乐、文化、媒体全都在讲虚荣、空虚、迷茫、堕落、痛苦,我们的媒体少有什么光明正大、欣欣向荣、富有生命力、美好的东西。我们的生活是如此贫困、局促,工作、住房、薪水、前途,所有这一切都逼人太甚。
    不过在本文中,我不想过多涉及中国的因素。本文主要还是讲美国。在关注当代青年问题时,我们无法忽略一个重要文件,那就是《中情局十诫》: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五、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所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
    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爱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
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请青年们仔细看这十条内容,每一条都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真实发生的事情
    其中第一、二、三、九条,讲的全是一句话,用物质、感官享受败坏他们的青年,败坏道德人心。
    色情,滥交,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让他们的青年向往美国人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向往美国青年的物质、感官享受,让他们的脑子中装满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宗教迷信等等无聊玩意,摧垮他们的自尊自信,败坏他们刻苦耐劳勇敢精神,败坏他们对共产主义的理想,败坏他们对人类公正、美好世界的追求。
    今天中国的网络媒体和其它一些媒体,充斥的恰好都是这一类吸引眼球的东西。色情、金钱、欲望、享乐,权金城,我们的媒体是笑贫不笑娼。这样的内容在网络媒体上更是以铺天盖地之势排山倒海而来。网络媒体早已超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成为对青年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媒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青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如何让他们具备一个健康的心态?
    另外,对于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国际问题的朋友来说,今天的一些媒体更是充斥着造谣、欺骗、误导、妖魔化,在朝鲜问题,伊朗问题、古巴问题、利比亚问题等等国际问题上紧跟着西方的指挥棒。这四个国家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家”。虽然这四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但是有那么严重吗,至于让我们国内媒体妖魔化吗?当然,这些媒体也不会忘记对我们的领袖毛泽东的妖魔化。他们奉行的理论,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中国的网络媒体和其它一些媒体都在按照美国的指挥棒运转?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中国的网络媒体,排名前几位的大型门户网站,全都是在美国上市。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外资控制调查报告》称:从门户、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到博客、论坛,境外资本几乎已控制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23]
    中国的媒体把控制权全都卖给了国外。这真是令人惊讶的事情!但是我们何时看见过美国把媒体卖给过中国?美国的媒体何时在国外上市过?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一家企业曾经想收购美国一家快要倒闭的杂志,最后却被否决了。
    看看,现实和真相是多么有意思。不过,这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在此不再讨论。
    美国的统治阶级、资本家以泛滥的感官物质享受、资本消费文化对民众进行洗脑。他们消灭了美国青年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消灭了美国青年的反抗精神,使得大多数的美国青年都真心实意的相信人的自私、相信个人的成功、相信人上之人。一个人的成功,意味着千百人的失败,这符合精英统治集团的利益。
    今天,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来瓦解中国青年的心灵、道德、品质。如果中国青年最终沉迷于感官物质享受,不顾道德和廉耻,不关注社会问题,只顾个人私利,腐败,结果就会很明白,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一定会失败,美国的代理人就会上台。那时候中国一定会四分五裂。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和欧洲一样大。瘦死的骆驼还是太大了。瘦死的骆驼如果回光返照也可以踢死一个人。所以他们一定不会再允许一个完整的中国出现在历史上。
    中国要在国内实现社会公正、人民幸福,要在国际上秉持公道、主持正义,唯一的道路还是社会主义。


    [1] 凯鲁亚克-百度百科
    [2] 存在主义-百度百科
    [3] 性自由   http://xbk.39.net/xbk/9bb73.html
    [4]  贺双荣《美国借口扫毒干涉拉美内政》——选自《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之四
    [5]  (美)柏忠言编著《西方社会病》P38-39,三联书店1983年5月第一版
    [6]  (英)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P213,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4月第一版
    [7]   麦卡锡主义-百度百科
    [8]   (英)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P212-219,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4月第一版
    [9]   黑人民权运动-百度百科
    [10]  反战运动-百度百科
    [11]  本节内容和数据主要参考两篇文章和两本书编写。
    新华网《被中情局滥用的杀人科学》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7/c_12956587.htm
    《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第32期《美国最危险的敌人:嬉皮士导师》。
    (美)柏忠言编著《西方社会病》,三联书店1983年5月第一版
    娜奥米•克莱恩的《休克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12] (英)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前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4月第一版
    [13]   本节事例和数据主要参考张勇安《美国大麻政策史研究》、柏忠言《西方社会病》编写。
    [14]   蒙特利尔《新闻报》,1979年3月22日
    [15]   娜奥米•克莱恩《休克主义》前言
    [16]   本节涉及李普曼、贝奈斯、艾略尔的内容,根据张巨岩《权利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编写,三联书店2004年9月北京第一版。
    [17]   威廉•恩道尔《粮食危机》P170-172,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娜奥米•克莱恩《休克主义》P275-276、P307-312。
    [18]   娜奥米•克莱恩《休克主义》P273-275。
    [19]   本节涉及媒体与政治旋转门、现代公共关系业的内容,主要根据张巨岩《权利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编写。
    [20]   《别让电视成为孩子的精神监狱》 www.waldorfchina.org.cn
    [21]    《80后围炉座谈录: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经略》杂志2011年第10期
    [22]   张巨岩《权利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P205-206
    [23]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外资控制调查报告》,下载地址:http://b2b.toocle.com/b2bimages/dcbg.pdf)
    另外,文章中“”符号中所有文字为引用文字。不再一一标注来源。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53期)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