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影院

​郭松民:四评《长津湖》——空洞浮华与趁虚而入

时间:2021-10-16 22:28:36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01

  在第一篇评论《长津湖》的文章【点击阅读】中,我曾经指出,相对于《集结号》《金刚川》,《长津湖》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问题仍然很严重。

  我将自己对《长津湖》的总印象,概括为这样一段话:

  “曾经担心,《长津湖》会被拍成一部‘新伤痕电影’,即像《集结号》那样把长津湖之战表现成一种伤痕,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长津湖》被拍成了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商业片,空洞与浮华才是其主要特征。历史在这部影片中变得浅薄、轻飘、甚至干脆就缺席了,编导对历史的诠释是应付了事、浅尝辄止的,有了一点政治正确,但没有政治,显然他们对这段历史也没有感情,制造视觉奇观赢得票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这里所说的“形式大于内容”,主要是指影片用过于密集、过于浓墨重彩的手法,花样翻新地展示战斗场面,以至于令观众目不暇接,却吝于笔墨,向观众交代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必要性。

  “形式大于内容”的结果,是形式取代了内容——激烈的、血腥的射击、爆炸、格斗场面,全方位地刺激观众感官,令观众窒息,但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却处于留白或语焉不详的状态。

  本来,电影中的所有人物、故事、画面等,都应该服从、服务于回答这些问题,并且在今天时代大背景下,回答好这些问题特别重要。

  为什么呢?

  就国内舆论环境而言,西化派“公知”掌握话语权已经有很多年,“沈X华学派”在抗美援朝问题上制造了大量谣言,并未得到认真的清理;

  就国际舆论环境而言,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尖锐,西方话语霸权仍很强势,中国亟须用电影等艺术形式针锋相对地反击西方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污蔑。

  02

  《长津湖》被拍得空洞浮华,暴力场面失去了方向感,这种状况不可能不被人利用。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长津湖〉:厚重的历史,却拍成了战狼3》(一下简称《厚》文),作者煞有介事地写道:

  “战争是人类共同的创伤!而不是杀戮的快感!”“如果一部电影让观众发自内心的崇尚战争,热血沸腾,其潜意识其实就是宣扬仇恨。这绝对不是我们需要的!”云云。

  这种调子,看似悲天悯人,其实却是蓄意把水搅浑,因为作者混淆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别,也混淆了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的区别。如果这样的观点大行其道,那么,对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将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毛主席曾经指出,“人类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人类的旗帜”。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人类的自由解放,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支持正义战争,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积极参与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即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这场战争完全是美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在爆发的这一刻,是朝鲜半岛的统一战争,是朝鲜半岛的内战。

  可惜的是,这种性质的朝鲜战争仅仅持续了一天。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南朝鲜美军和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介入,从朝鲜方面来看,战争的性质由此转入反对美国侵略的祖国解放战争。

  6月27日,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基隆、高雄港,并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美国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赤裸裸的侵犯,并且在事实上把中国拖入了战争。对中国来说,反击是必须的,区别仅在于,是直接在台湾海峡进行反击,还是发挥我们的陆上优势,在朝鲜半岛进行反击?

  后面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没有不久之后开始的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听任美军饮马鸭绿江,新中国不仅会在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同时受到美军威胁,国内数百万被推翻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残余以及国民党旧军政人员、潜伏的武装匪特等也必将乘势而起,中国很可能将重新陷入战乱,不会安享70多年和平。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将有多少人辗转死于沟壑,多少人流离失所就很难说了,这岂是一句“共同的创伤”那么轻飘?

  在任何意义上说,抗美援朝战争都具有鲜明的反侵略性质,是正义战争的典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远东的和平,也保卫了世界和平,所以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03

  《厚》文的作者为了标榜自己“反战”的“普世”,还把2013年的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拿来做对比,说什么“你看完这部剧你就不可能想上战场,正如剧中所说的:战争会把人最坏的一面压迫出来,你只会看到人性的贪婪、怯懦、自私、残忍……”

  《我们的父辈》是德国反思二战的作品,讲述了五个德国青年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悲剧性命运,具有鲜明的反战主题。

  德国人民反战是完全正确的。德国是纳粹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发动二战的主要罪魁祸首,希特勒进行的侵略战争,不仅给遭受侵略的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德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德国损失了1/4的领土和1/10的人口)。

  按照希特勒的“蓝图”,如果他赢得战争,就会把欧洲变成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帝国,一切非日耳曼人都会沦为奴隶。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德国人民当然应该反战,敢于反战的德国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但是,其他被德国侵略的国家,尤其是苏联人民,也能反战吗?如果他们也反对卫国战争,那就等于主动做希特勒的奴隶,甚至等于主动走向灭绝集中营。

  如前所述,中国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反侵略战争。《厚》文的作者拿《我们的父辈》与《长津湖》做比较,完全是文不对题。

  《厚》文的作者用《我们的父辈》中这样一句台词来总结自己的“反战”立场,即“在死亡的那一刻,周围的一切将归于平静。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是那些苍蝇,我们用我们的血肉喂饱了他们。”

  对那些不幸成为纳粹炮灰的德国青年来说,也许的确如此,但对全世界一切热爱自由的人民来说则显然不是这样,因为战胜了德国纳粹、日本军国主义、意大利法西斯,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他们才得以免于被奴役和被灭绝——难道不是吗?

  由于《长津湖》的空洞和浮华,在阐释抗美援朝战争正义性方面惜墨如金,这就为《厚》文作者这样的人借机贩卖所谓“反战”言论预留了空间,这是一个值得汲取的严重教训。

  借用当年评论《集结号》时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战争是政治继续,对战争的解读也是政治的继续。

  永远不要忘了这一点。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