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经典

《我的父亲毛泽东》读后

时间:2013-04-28 16:17:23  来源:作者原创  作者:钟泰

2010年的初夏时节,落魄的我怀着对已故开国领袖的无比崇敬,专程从武汉到北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并且在798菊香书屋艺术空间买了一本新版《我的父亲毛泽东》,读后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该书作者李敏,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1937年,贺子珍不听毛泽东的劝告,执意要去苏联治伤,离开了延安。1941年,四岁的李敏来到贺子珍的身边,母女俩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相依为命,日子十分艰苦。更不幸的是,由于王明一伙的迫害,贺子珍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留下年幼的李敏待在儿童院。直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以后,经来苏联的王稼祥多次反复交涉,才将贺子珍找到并解救出来,使她与女儿得以团圆。1947年,贺子珍携李敏随王稼祥夫妇抵哈尔滨。1949年,李敏回到离别八年的父亲毛泽东身边,贺子珍则去了上海定居。从此,李敏在北京学习、生活,同时也成为父亲毛泽东与母亲贺子珍之间传递感情交流信息的桥梁。1959年,美丽娴静的李敏与英俊忠厚的同学孔令华(原杨虎城将军部下,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孔从洲之子)结婚。

对于李敏和孔令华,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心存钦佩。一个是领袖之女,一个是将门之子,却均无高干子女中间普遍存在的骄娇二气。他们朴实自然,与人为善,处世低调,自食其力,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毫无疑问,这是受了毛泽东教育影响的结果,特别是毛泽东时刻心系百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一贯作风。

作者从一个女儿的视角,对日常生活中的父亲毛泽东做了近距离全方位的描述,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极富个性色彩的毛泽东:既是严厉的父亲,又是慈祥的爸爸;既是革命领袖,又是普通百姓;既有辉煌的事业,也有不幸的婚姻;既有宏大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感情;既是理想主义者,又是现实主义者;既有文韬武略,也有喜怒哀乐......

尤其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的是,一代巨人毛泽东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成家后的子女们全都搬出中南海,不再享受领袖父亲的荫蔽,到外面经受风霜雪雨的洗礼,就像当年他毅然亲送阔别多年重逢不久的长子毛岸英学农学工参军,直至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导致他本人因病逝世的最后时刻,身边竟然没有一个孩子,这是何等凄楚的事情!唯有人民领袖毛泽东,才会如此苛待自己。

作者在深情回忆父亲毛泽东人性光辉的同时,也由衷地感叹父亲是人而不是神。正如书的结语中写道:“晚年的爸爸为中国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他思想的局限致使他亲手缔造的国家又经历了十多年的痛苦,但是人不可能超越历史、超越自身而活在世上,更何况那个时代不断变幻的世界风云深深地影响着他。”这是非常中肯的论述。

记得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价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军队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全党对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评价。

邓小平同志也曾郑重指出:“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里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的,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也是有责任的。”显然这是代表中央的表态。

由此,我想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懂革命历史却又自以为是,更有甚者,竟以一己的小人之心非议伟大的开国领袖,他们只要说起毛泽东,就会提起“文化大革命”,从而全面否定毛泽东同志。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浅见薄识。殊不知,一个小家之主尚且难当,何况领导一个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大国,万事都要从头做起,是多么的不容易!大家想想,作为革命队伍的总向导,要在遍布荆棘的荒野为亿万人马开拓出一条坦途,何其艰难;相反地,后面跟着走且发议论的人则较轻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同志从少年时代起,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亲自缔造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共和国,乃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 全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黄克诚同志曾公道地说:“为了人民的事业,毛主席紧张操心了一辈子,从大革命失败后,他就苦心焦虑,经常昼夜不眠地考虑问题,特别是建国以后,他的脑子已经过度紧张,而人的脑子过度紧张,就容易出差错。”彭真同志也说过,“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从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为了反修防修,保证我国的建设事业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至于批整我们这些干部,也是用心良苦,完全出自公心......总之,主席搞‘文化大革命’,目的在于防止党变修,国变色,可结果被坏人利用,出了乱子。”长期的峥嵘岁月和复杂环境,形成了毛泽东同志独特的思维方式——斗争哲学。由于各种原因,毛泽东同志晚年为了无产阶级大业,不计个人毁誉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是史无前例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不幸造成十年动乱,好心办了错事,也是他自己终生的遗憾。需要指出的是,晚年的毛泽东同志,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亲自决定我国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一高瞻远瞩之举,实际上在为后来的改革开放铺路。如果毛泽东同志多活若干年,我们的国家必定早已富裕文明,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始终都是在想着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唯独没有考虑自己。

感谢作者,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一位真实的父亲,也是伟大的父亲——人民领袖毛泽东。

衷心希望后来的人们,尤其是青年朋友,千万不要忘记过去,特别是中国近代半个多世纪血与火的交织,那段坚苦卓绝争取独立自由的历史,懂得共和国来之不易,知道开国领袖毛泽东,学习宣传捍卫毛泽东,否则就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