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毛泽东学院

科学地研究毛泽东

时间:2019-01-21 20:30:2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人民网记者秦华

 2013年01月15日16:0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一、新时期毛泽东研究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毛泽东的研究,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伴随,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这个阶段是理论上正本清源、政治上进行科学定位阶段。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克服了“文革”期间对毛泽东神化的问题,又克服了“文革”结束后社会上存在的对毛泽东简单否定的错误倾向,从理论上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和基本体系,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正确地解决了毛泽东的功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对毛泽东的评价,事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问题。在讨论“历史决议”中,党的四千名高级干部参与。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的重要讲话,黄克诚的《关于对毛主席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文章,都立足全局,站在政治的高度,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科学定位,成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本准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一个科学性和政治性相统一的文件。三十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这个文件对今天研究毛泽东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不仅在方法上,而且在基本结论上,都是科学地研究毛泽东的指南。那种认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权宜之计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错误的。对于毛泽东的正确态度,应该像邓小平同志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说的那样:“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关于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明确地指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第二个阶段:从1981年下半年宣传学习“历史决议”到1983年底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这是广泛宣传毛泽东生平、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地研究毛泽东的起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历史决议”的阐释,同时理论界开始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定义、体系和灵魂进行了初步研究,特别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展开了研究,以1981年10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讨会为标志。

以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为契机,许多老同志发表了回忆毛泽东生平的文章,为毛泽东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党中央召开了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大会,推动了毛泽东研究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开始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进入学者的视野,学术界开始客观地研究毛泽东,是科学地研究毛泽东的开端。

第三个阶段:从1983年底到1989年,是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进入比较活跃的时期。

这个阶段,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进入比较活跃的时期,各类学会、刊物和学术活动开始出现。1986年10月,全国性的 “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学会”在众多的专业组织基础上成立。

国外关于毛泽东的研究动态、信息和观点大量传入国内。学术界对晚年毛泽东的错误进行了探讨。1988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了“毛泽东晚期思想课题组”,召开了“毛泽东晚期思想学术研讨会”。1989年1月,萧延中主编的《晚年毛泽东》论文集出版,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这个阶段的毛泽东研究受“文化热”的影响,一些学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早年毛泽东和晚年毛泽东进行了研究,使人耳目一新;也有学者简单套用西方的一些分析方法,研究毛泽东的心理,使研究缺乏科学的基础。

第四个阶段: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3年底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是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进入高潮时期。

1989年后,理论界进入了反思阶段,认识到前个阶段少数学者对毛泽东评价的偏颇。以1991年建党七十周年、特别是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为契机,全国出现了研究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高潮。1991年,《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修订出版发行达700多万套,全国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热潮;当年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召开了“毛泽东研究述评研讨会”,总结了前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1993年,中央和全国各地召开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大会,出版了大量资料,学术界关于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文章和专著达6000多篇(部)。

第五个阶段:从1994年到2003年毛泽东诞辰110年,对于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时期,学术性越来越强,政治性日趋淡化。

平稳发展表现在各类原始文献的大量出版,如《毛泽东文集》(8卷本)、《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卷本)、《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年谱(1893-1949)》;研究成果的出版,以《毛泽东传》(1996年和2003年出齐)为代表,该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学者在占有大量一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而撰写的一部最权威的毛泽东传记。2003年毛泽东诞辰110年时,中共中央召开大会进行了隆重纪念,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重申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这个阶段学术界越来越把毛泽东作为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学术的规范进行研究。

第六个阶段:从2004年到现在,关于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呈现了某种边缘化趋势,民间怀念毛泽东成为突出现象,少数人主张重新评价毛泽东、否定毛泽东的声音越来越嚣张。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在2008年纪念改革改革开放30年和2009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各类研讨中,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30关系的学术争论中,建国后毛泽东的贡献和错误成为争论的焦点。在这个阶段中,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的旧著,如美国学者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在中国多次再版,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学术现象。

这个阶段,由于毛泽东研究已经是一个高地,不易取得大的突破,更主要的是在一些人眼里,毛泽东已经是一个历史人物,离现实越来越远,学术界急功近利心态比较重,不愿意沉下去,研究视角比较窄,所以研究成果出现低水平重复,研究的人越来越少。毛泽东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某种边缘化趋势。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毋庸讳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毛泽东的研究,呈现一种边缘化的倾向,一些研究存在混乱现象。当前,重视毛泽东的研究,科学地研究毛泽东,显得非常迫切。

二、 科学地研究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蕴的政治符号。对毛泽东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研究,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因此,对毛泽东的研究,要给予高度关注,要超越神化和丑化,科学地进行研究。

科学地研究毛泽东,首先要重视毛泽东研究。虽然毛泽东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人物,但毛泽东思想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毛泽东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毛泽东研究永远不会过时。时至今日,毛泽东仍然受到世界的关注。2009年6月19日、20日希腊总统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在会见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时表示:“毛泽东是你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我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很崇敬,他和他的思想对我的人生经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毛泽东研究,改变目前毛泽东研究的边缘化趋势,集中一批力量加强毛泽东研究。

科学地研究毛泽东,要注意毛泽东研究的特殊性。与一般历史人物研究不同,毛泽东研究直接为党的现实工作和建设服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它关系到对执政党历史的正确理解,关系到党执政的历史依据,关系到对中华民族的一段重要历史的评价,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感情。因此,研究毛泽东,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讲政治,要以史为鉴,服务中心,围绕大局,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科学地研究毛泽东,要增强毛泽东研究的科学性。要对毛泽东的生平进行科学的准确的叙述和解释,并用它来教育全党,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胡乔木同志曾经指出:“党史工作的战斗性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我们所依靠的是科学,依靠的是真理。这种战斗就是科学与反科学的战斗,是真理与谎言的战斗。历史的真相本来就是这样的,可是敌对势力硬要抹杀、歪曲、污蔑过去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真相,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论证来阐明有关我们党的历史的各种根本的问题。”只有增强毛泽东研究的科学性,才能回应社会上对毛泽东的错误和歪曲的认识,正确地教育人民,引导各种社会思潮。

科学地研究毛泽东,必须抓住毛泽东一生的本质和主流。

从方法论来看,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都要求抓住本质、主流,而不应抓住支流、现象就妄下结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还是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联系和矛盾斗争中进行的。将其抽象起来,孤立地进行描述,不但不利于认识其本质,反而会导致对历史的歪曲。对这种方法,列宁早就尖锐地指出:“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尽管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犯了严重的错误,曾经伤害了许多中国人,但从根本上来讲,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功绩,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不讲毛泽东的这个本质和主流,只是一味热衷于暴露他的缺点和错误,那么,即使所讲的缺点、错误是事实,它所提供的关于毛泽东的整个图景在根本上仍然是不真实的,是对毛泽东的整个历史的遮蔽。

因此,旗帜鲜明地、理直气壮地宣传毛泽东的功绩,既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历史原则,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是对世界进步事业的肯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毛泽东,恰恰是把支流当主流,把现象当本质,把毛泽东的某些失误抽象化,并加以孤立地、片面地放大、渲染,这样做是历史的严重歪曲,是对人民的极端不负责任。

科学地研究宣传毛泽东,必须对毛泽东的失误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在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新而艰巨的事业。因此,在探索过程中,毛泽东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对于毛泽东的错误,必须结合历史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从暴露、控诉、攻击的目的出发,把毛泽东的一生描绘成是错误的堆积。

因此,必须历史地分析毛泽东的失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在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就强调,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分析当时的环境,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这个原则,今天仍然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如何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时,他明确指出:“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时,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

历史地看,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历史的局限所造成的,而不是毛泽东的个人品质造成的,更不是权力斗争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现在有些同志把许多问题都归结到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品质上。实际上,不少问题用个人品质是解释不了的。即使品质很好的人,在有些情况下,也不能避免错误。”对于毛泽东一定时期犯的错误,不能采取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离开具体的历史环境的分析,把毛泽东所进行的艰苦探索说得一无是处,这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反历史、反科学的。更何况错误和挫折并不是纯粹消极的东西,其中也可能孕育着成功的因素。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正如恩格斯说过的,“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对待毛泽东的失误,正确的态度就应该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毛泽东同志不是孤立的个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科学地研究毛泽东,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消除了以往一切历史理论的缺点,使人类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观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历史观问题不仅仅是如何看待历史、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具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价值观的反映。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褒贬,直接影响到对当今的相关人物和事件的价值判断。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这些年来,唯物史观在一些人眼里过时了。对唯物史观的轻视,可以说是在毛泽东研究上出现混乱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科学地研究毛泽东,必须加强对研究者的唯物史观的教育。

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必须充分地占有、科学地鉴别历史资料。

毛泽东研究是一门历史研究。因此,事实是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要占有大量材料,把握事实的总和,阐明事物的内部联系。目前关于毛泽东的各种文献资料非常多,但缺乏对这些文献的系统的综合利用。这是毛泽东研究出现低水平重复研究成果的重要原因。

要充分地占有资料。“党史要多讲史实,因为历史就是由事实构成的。观点要通过叙述事实来表达。通过叙述事实,表达我们的看法、评价、分析,不要把表达观点与叙述事实完全隔离开,隔离开写出的东西就会枯燥无味,使人不想看。” 对毛泽东的研究要进一步深入,精密化,更要重视详细地占有材料。要继续做好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只有充分地占有和利用一切可靠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甄别清楚,才能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能写出有战斗力的历史论著。同时,必须加强对国外研究毛泽东的历史信息的了解和研究,注意吸收国外有关的积极成果,并且对在国外论著中经常出现的许多比较重要的、有影响的错误观点和歪曲毛泽东的历史的言论,进行针锋相对的、有理有据的分析和批判。

要科学地鉴别历史资料。文献记载的历史事实不等于都符合客观发生的历史,不能随便拿来作为历史依据,而是需要进行分析和选择。“写历史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现象,要对材料进行筛选。科学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总是要不断地重新写下去,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包括历史的著作者)的思想会不断更新,对史料的取舍、评价会有所不同,甚至大不一样。”当前特别需要对各种回忆录和口述史料进行周密的鉴别分析,不能把它们当作研究毛泽东的主要资料,更不能作为评价毛泽东的历史依据。

三、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毛泽东研究

2012年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对毛泽东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对推进毛泽东研究、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是推进毛泽东研究的重要指导原则。

科学研究毛泽东,应该具备大历史的视野,站在人民的立场,站在人类追求进步事业的高度,这样才能实现科学性和政治性的统一,既做到实事求是,又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让我们以十八精神为指导,掀起科学研究毛泽东的新高潮,以此纪念这位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贡献毕生的历史伟人!

(人民网记者秦华 独家约稿)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