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毛泽东学院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永放光芒!

时间:2021-05-07 22:17:36  来源:湘水之岸  作者:付欣宇

   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审阅了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写了一封给林彪的信,信的内容如下:  

1.jpg

  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这封信的论述,远远超越了对部队农副业生产作批示的范围,而对军队的社会角色和功能,甚至对范围更为广泛的社会模式、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有构思宏大的设计。  

2.jpg

  我们知道,“五·七指示”的精神在军队中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解放初期的边疆垦荒、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甚至秋收起义后的“三湾改编”,但是毛主席是想要把这种军队中的成功推及到全民族。这的确是世界历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划时代的最伟大的工程,“五·七指示”是要把军队这所战无不胜的共产主义大学校普及到全民,从而不仅造就一支世界无敌的军队,而且还造就一个世界无敌的民族。

  毛主席在“五·七指示”中还指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这里,应特别注意以下二点:

  1.这种下放劳动(即去五七干校)是100%带原工资的。(这与监狱里接受改造的罪犯是根本不同的) 。

  2.除老弱病残者以外,所有干部都应参加劳动。(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之情,并没有任何迫害干部的动机。)

  在五七精神的指示下,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工厂,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此,大批的五七干校在全国开办,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纷纷被“下放”到干校。

  

  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创立于1969年4月,1974年12月解散,是当时文化部“五七干校”所在地,也是当时聚集知识分子最多的五七干校。

  臧克家1969年11月30日到湖北咸宁干校,当时已六十多岁了,他于1972年10月回京。他走进干校,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天地,“心,象干枯的土地得到了及时的雨水一样滋润”。在他的笔下,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臧克家于1974年12月25日写下了“忆向阳”组诗的第一首“夜闻雨声忆江南”。在写这组诗的过程中,他作了炽热而又动人的描述:有了战斗生活的蕴蓄,有了对这种生活的深厚、真挚的热情,到一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你无意去寻诗,诗却来碰你。诗情象满溢的塘水,你无法遏制它的倾泄。留恋干校的战斗岁月,回忆干校的战斗生活,这本身就包涵着思想的进度、感情的变化、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认识。  

  《忆向阳》于1978年出版,那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入,被称之为“政治晴雨表”的文学界也有了动荡。

  《忆向阳》诗集是臧克家在五七干校的劳动结晶,也是他坚定走毛主席光辉道路的思想见证。然而出版后却遭到批判。首先向《忆向阳》发难是著名文人姚雪垠,他对《忆向阳》的成就并不满意,认为它“是林彪、‘四人帮’所定的宣传调子,歪曲了毛主席的号召,并且用歌颂愉快劳动和学习的词句去粉饰和掩盖当年那种五七干校的罪恶实质。……替林彪、“四人帮”搞的五七干校涂脂抹粉……”

  《忆向阳》——这本薄薄的诗集来自广阔的农村天地,带着四季的更替,带着泥土的芳香,满腔热情地讴歌毛主席光辉的“五七”道路。深入农村、挥汗劳动、与人民公社社员贫下中农心连心,在歌声、在劳动、在斗争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有劳动的欢欣,有收获的喜悦,展现了同志情、战友情和贫下中农的心心相印,展现了昂扬向上、生气勃勃、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伟大的毛泽东时代。

  臧克家以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荣,无愧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而那些时刻不忘骑在人民头上的一些精英却认为到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是对知识分子和干部的迫害。是做牛做马,当某个伤痕文学作家把五七干校叫作牛棚后。就成为精英一致的心声。且不说五七干校房子比真正的牛棚好上不知多少,在农民兄弟眼中来看,他们的劳动强度与现今到农家乐去摘水果,到陶艺馆学玩陶艺的城里人也不会有多大区别。如若去真正当个农民才会知道什么叫长年累月的辛苦,什么叫累,什么是透风漏雨的牛棚。当然啦,这只是农民的看法。但对于千百年来都高高在上的精英,手只知拿笔和权杖,哪拿过锄头,牵过牛?搞得一身牛屎臭味,这可是有辱斯文啊!文化人怎能像农民那样无休止的劳苦?这怎么不叫人痛心疾首!

  臧克家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他热爱劳动,热爱农民,热爱毛主席。不像那些所谓的艺术家,让他去劳动,就说成是劳教;让他住农民家,就说成是牛棚;让他改造世界观,就说成是浩劫。可见,诸如季羡林之流的大师的灵魂是多么的狭小,对比起来,一条文艺复P的黑线难道不是很清楚了吗?难道不是证明了知识分子需要随时随地随处都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吗?

  很多早期参加革命的人,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毕之后,思想有了变化,不少人中途或晚年变节,在风云际会中褪色了,甚至有人彻底反水了。

  臧克家——一位60多岁且颇负盛名的诗人,在光辉的五七指示精神的感召下, 劳动了三年,所获得的是满腔的诗情、生命的葱茏、深厚的情谊,灵魂的再造……  

3.jpg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是愉快的,是自愿的。因而劳动是美的,劳动才能创造世界。而在私化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是被迫的、无奈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不错,劳动给富人生产出美丽的东西,但对工人来说,他生产生贫困。它给富人造出宫殿,却给自己造出茅屋陋舍。它给富人生产出美,却给工人自己产生出残废和畸形。机器在取代劳动,但机器迫使一些工人回到一种原始而残酷的劳动中,同时又把另一些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智慧,却在工人峰上产生出愚昧和痴呆。

  这段句子现在读来,没有丝毫违和感。而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就来自劳动人民。资产阶级的人性,就是吸血鬼的贪婪性,就是对劳动人民财富的非法占有性,就是追求可耻的自私享乐。资产阶级人性,就是男人虚伪狡诈,贪名贪利、贪财贪色,不知廉耻;女人虚荣奢靡,追逐金钱,及时行乐,不知丑恶。资产阶级的人性就是互相间勾心斗角、互相欺骗、残酷吞嚼的你死我活的豺狼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早有揭露。

  当我们重温“五七”指示,可以深切感受到毛主席的这封信是多么的意味深长。这封信充满了热切的革命情怀和人文关怀。它把一切旧制度、旧体制轻描淡写地抛之脑后,代之以一个全面理想化的社会模式。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只有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方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文能武,能工能农,能官能民,能上能下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4.jpg

  光辉的“五七指示”是毛主席为我们描绘的共产主义蓝图。  

  它才是人类伟大的顶层设计,它承载着劳动者对向往生活的一切幻想。  

  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践指导。  

  它是对消灭三大差别的实践指导。工农兵学文化,学生学工农兵,是消除脑体力差别的有效途径。  

  它是使工农兵学商,整个社会融为一体,打破等级观念,建立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崭新社会关系的途径。  

  它是改变人们几千年传统观念的指示。改变几千年来,被奴役所形成的旧式分工,成为思想、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具有共产主义因素的人。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万岁!!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光放光芒!!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