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农会 > 红色新村

杨昭友:再谈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

时间:2018-02-26 17:54:00  来源:察网  作者:杨昭友

   我们要研究、探索告别化学农业,要让农村留住农民,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用生态农业的需求引领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需,用土地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用生态农产品改善 、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品质,用美丽乡村提供旅游度假场所,用乡村建设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的摇篮 。

  

再谈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

  党的十九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的蓝图,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心潮澎湃,对祖国的为来充满了信心。大会 报告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高瞻远瞩的农业战略,让全国人民吃下了定心丸。

  农业是国家崛起的基础,粮食不可一日或缺。尤其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要始终依靠自己 。没有饭吃,无论是豪宅、豪车、还是拥有千亿万亿货币财富,统统都是废物和废纸。只要有吃的,哪怕世界风云变幻和意外变故,就是住窝棚,睡草堆,穿旧衣,也能挺过去,只要有人,一切困难都能克服,都能翻身。所以,无论经济发展到怎样的水平,都要确保粮食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到农业生产责任制 ,中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解决了旧中国之前几千年来吃不饱的问题,而且出现了营养过剩、需要减肥的情况,人们已经从追求吃饱到追求吃好。

  这里要插一段题外话。农业的长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独立自主 、艰苦奋斗的结果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近些年,媒体宣传总是喜欢把改革开放前后对立起来,在宣传改革开放的成果时,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发展,认为是改开前的政策和路线使中国人民没解决好吃饭问题。其实不然,在新中国之前,中国人民几千来一直没解决好吃饭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生产力落后,二是土地集中在少数封建地主阶级手里,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被少人攫取,即便是丰年,仍然是饿殍遍野。正是伟大的土地改革,解决了耕者有其田,正是通过集体化,全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兴修水利建设 ,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建立了化肥厂,解决了缺肥问题,还由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和普及,才使改革开放后解决温饱问题水到渠成。事物是发展的,是循序渐进的,今天的成果是前面奋斗的结晶,我们不能脱离历史的客观实际来评价历史。改开前的光荣历史不容否定,今天的成果同样不容否定。虽然改开前后都有失误,都走过弯路,但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探索,我们既要总结经验,也要总结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把握好方向。

  现在的农业政策非常好,有史以来的农业税取消了,而且政府还对农业进行补贴,这是亘古未有的好政策。政府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也是空前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村村通公路,很多硬化水泥路都通到各村民小组,实现户户通公路;电力 、互联网实行了全覆盖,大部分农民住上了上辈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楼房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曾被笑为痴人说梦,而这梦想都在不经意间逐步实现了 。这一切,都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肯定成就,也要看到农业面临的危机。中国是人口大国,而大部分人口是农民,保护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人均耕地的面积也只有1亩多一点。而很多地区的农民的平均耕地不足0·5亩。所以,农民依靠那点土地,无论用什么制都不可能富裕。今天农民生活改善了,住上了楼房,但基本与“责任制”无关,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来自非农的收入,是打工、经商得来的。是国家的基础建设和工商业的发展为农民开拓了增收渠道。农业要提高效益,唯一的办法就是集约化、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的劳动强度。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目前农村的情况是,大部分青壮年都去了城市打工、经商,农业已经成了老人农业和妇女农业,而且有很多土地在抛荒和半荒,粮食安全问题非常严峻,如果不未雨绸缪,要不了10年,就可能出现粮食危机。广大的农民工,常年流离颠沛,留守老人 、留守儿童问题成了无数农民的心病,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收入的增加没有带来幸福感的上升。

  怎样破解农业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只有适度的集中。农业是低效的产业,土地是有限的,农作物生长周期是无法改变的,产量也是有限的,无法依靠扩大规模生产和增加劳动时间来提高效益。而且 投入越多,虽然增加了有限的产量,而实际效益反而下降。所以只有适度的集中,才能用机械化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单位时间的劳动效益。如果不集中,那些依靠老人耕种的土地几年后就会抛荒,因为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种地了,而且小农生产劳动强度大,长期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很难适应农业生产。土地适度集中生产这一点,估计没有多少分歧。关键是怎么集中,集中后大量的劳动力怎么办。要适度集中,首先是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就业,必然要向城镇化方向发展。怎么城镇化,是大城市化,还是就地城镇化?大城市化,对未来的发展有风险,这一点本公众号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一文中已经谈过,不再赘述。最佳的途径是就地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有几个选择,一是继续实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二是依靠土地流转,让种粮大户转包土地;三是资本下乡购买土地,建立私人农场,四是走合作化道路  。本文不谈政治,不谈路线,不谈姓社姓资,只立足中国国情来分析哪条路可行。无论哪条路,只要能解决中国人民长期吃饭问题,就是一条好路。

  ·从目前老人农业和土地抛荒来看,继续小农经济无法保证粮食安全,也无法让农民富起来,无法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推进土地流转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目前可以解决一部分土地抛荒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过去的农民是代代相传的,不存在没人种田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田可种。可现在不一样了,就现在的种粮大户来说,都是中年以上的人, 可是他们子女不多,不一定子承父业。他们的后代也可能是公务员、军人、科学家,也许会弃农经商或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也就是说,这一代的种粮大户老了,还要解决必须有人种田的问题。还有,目前农村土地分散在一家一户,有人需要流转土地,有的人自己耕种,需要流转的土地东一块西一块,很难集中大面积耕种 ,给种粮大户使用机械化耕作和灌溉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效益。而且老人农业已经是普遍现象,少数种粮大户的流转也解决不了中国的农业问题。

  ·资本下乡购买土地,建立私人农场,行不行呢?资本是逐利的,农业是低效的产业,资本购买部分土地从事非农产业,种植经济作物是有可能的。指望资本购买土地种粮来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不现实。土地是上苍赐予人类的公共的资源,应该卖多少钱一亩?买多长的年限?永久购买,应该多少钱一亩?短期的,又应该多少钱一亩?让资本购买千亩万亩土地种粮食,需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投资?我认为没有资本家做那傻事。而且以目前中国私人资本的实力,他们也无力买下中国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如果没有政策限制,资本 可能下乡购买城市周边和旅游区的土地,用于开发房地产,用于建度假村。而那样,正是和保护粮食安全背道而驰的。

  ·抛开成见,走南街村和唐约之路 。这条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 。建国初期的集体化 ,大家把耕牛农具集中起来、把土地集中起来就能进行生产,而后通过积累慢慢滚雪球般发展集体经济。而今天走合作化之路,已经不是仅仅要解决种田、解决粮食产量问题,而是即要解决土地不荒废,同时农民还能有高收入。所以,首先要解决从农业分流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就需要就地农工商一体发展。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养殖业来解决就业增收问题。

  要发展工商业,首先就是资金问题。现在都是一家一户,靠群众自发筹资入股办企业,可能比较难。几十年的小农经济已经使集体观念成了美好的回忆。现在的农村,青壮年过了年都远走他乡了,到了过年才回家短暂团聚一下,他们也无心来谋划农村的远景。留守的都是老弱妇孺,平时乡村组织开一次会都不太容易,就是选举,也是把选票送到各家去填写。要解决农村、农业 问题,唯一的途径,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府的领导,选择个别乡村进行试点,采取政府投资 、招商引资 创办农产品加工以及其他工业和服务业,待有了进展,再吸引群众集资入股,扩大规模。只要集体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通过分工,解决好种田问题,就能确保粮食安全。这样以点带面,就可以逐步向合作化过渡,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说责任制,我认为要对各级政府的官员实行责任制。目前的农村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纪委、财政、武装、政协、统战、妇联、共青团、民政、土地、经济发展,各种部门一应俱全,其 工作好像除了开会就是开会,抑或是打牌聊天,并没有多少实际工作要做,建议把这些干部派下去,去组织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

  我对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仍有不同意见 。如果继续是小农经济,当然没问题,可是发展的趋势,是必须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转变。一家一户的土地确权了,如何使用,是承包人说了算。比如村里要修一条公路,要经过某一位承包人的土地,就只有购买。他不同意,路就无法修通。因为承包期延长不变,土地没法调整,不买,则被占土地的一人吃亏,而公路是大家受益的。如果归集体调配,适时按现有人口调整,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比如村招商引资,办企业,必然需要土地。按照土地所有权归集体,集体可以划拨出租给企业,可以拿土地入股,用土地换来的资金发展集体经济。可是承包土地确权了,其利益就成了个人的。仅仅是承包分土地时某些人占了便利,就使得利益永远固化下去了。这样会造成大家心里不平衡,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群众集资办企业,或国家扶持办企业,本来不用买土地,企业的利润就是集体股份的利益,土地承包权固定,办企业就要购买土地,就增加办企业的成本,如果归集体,就可以省去这笔开支。本人认为,土地是上苍赐予人类的共同资源,应该集体确权,应该是当地户口者共有股份,集体经济搞好了,除了积累,应该按现有人口分配。土地确权,也许某人当了高官,拿着高工资,却还占有家乡土地的股份,这好像很不合理。一个人生下了,就应该享有生存权、土地权,人走了,或去世了,就应该归还集体。外地来投资,也应该享有土地权,可以有宅基地。从故乡出去的,有一天回来了,应该还享有土地权。把承包权固定下来,不利于农村农业的发展。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之路,但也要有度。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从事工业生产,其生产能力能满足全世界的需求。尤其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必然减少,这就和城镇化发生矛盾。依靠外贸出口来解决就业不是长远之计。出口要和进口大致平衡,出口是为了换回外贸需要的能源、资源,换回必要的技术和暂时没有的先进设备,这种外贸才是发展的外贸。如果过分赚取外汇,而没有换回相应的物质财富,则只会掏空自己的资源,加剧国内通货膨胀。而商品的大量出口大量进口本身就是矛盾的,进口商品必然影响国内实业的市场,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

  因此,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人民对生活的更高需求 。例如中科院的蒋高明教授研究的生态农业就很有发展前途。 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牛羊的饲料养牛,提供了安全放心的肉食品,也可以发展中国的奶业,这样就拓宽了农业发展的道路,也解决了就业压力。还解决了秸秆焚烧的污染,为农业提供了有机肥料。

  化学农业在人类发展史上功不可没,但对环境的影响不可掉以轻心。几十年的化学农业,使我们已很难感受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意了,继续下去,百年、千年后,我们的后代还能不能生存?这是必须考虑的,要花大力气发展生态农业,用生态循环来取代化学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青山绿水,适应新时代人民对物质文化的更高需求。

  

再谈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

  因此,我们要研究、探索告别化学农业,要让农村留住农民,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用生态农业的需求引领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需,用土地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用生态农产品改善  、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品质,用美丽乡村提供旅游度假场所,用乡村建设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的摇篮 。 我相信,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 我们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一定能建成的 , 而且那生态环境下的幸福是永久的。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