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旅会

修水建成首个红军驿站

时间:2018-10-30 09:23:37  来源:视听修水  作者:修水广播电视台

  


记者:刘绍任 报道     

 

【摘要】

为完成父亲的遗愿,让红军精神传承下去,革命烈士刘克之的儿子刘小平不远千里从沈阳回到父亲的故乡修水,个人出资40多万元,与溪口镇政府共同建设红军驿站,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红军驿站”位于革命烈士刘克之的故里溪口镇包家庄村珠珑自然村。整个驿站分为三层,一层是展示修水籍老红军事迹;二层是展示红色家风;三层是红色讲堂。 


      2012年刘小平将父亲刘克之的遗骨迁回修水时,当地的村民对红军的那份浓厚的情怀触动了他,为了传承红色精神,完成父亲的遗愿。于是刘小平开始策划建设红军驿站。 

 

 

      溪口镇红军驿站于2016年开春开始建设,整栋楼房是刘小平夫妇俩用节俭下来的退休工资筹建的,同时他们还参与策划设计并提供很多红色历史资料。溪口镇政府以及包家庄村委共同出资出力对红军驿站的布展、室内外装修、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溪口镇政府已把红军驿站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也举办了多次红色教育活动,附近百姓也经常到驿站来观看学习。   

 

  8月2日,记者随县委党史办考察组一同来到溪口镇包家庄村红军驿站,见到老红军刘克之之子刘小平,他刚从辽宁沈阳回乡不久。 

 

 

  今年68岁的刘小平,穿着朴素,性格平易近人,一谈起父亲的事迹便滔滔不绝,眼角眉梢都透露出一股自豪感。他告诉记者,父亲一直是他的榜样与骄傲。小时候他时常听父亲谈及美丽的家乡修水,得知修水是红色革命老区,众多修水儿女为革命壮烈牺牲,有的甚至没有留下姓名,他的父亲生前对修水一直念念不忘,但仅在1950年和1963年回过两次修水。2012年刘小平将父亲遗骨迁回修水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父亲新修墓地,当地村民更是夹道欢迎。他深有感触,希望完成父亲遗愿,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将红军精神代代相传。于是刘小平不远千里从沈阳回到修水,积极与溪口镇政府沟通,个人出资40余万元,筹划建造红军驿站,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红色传统教育与红色旅游于一体的殿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将老一辈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我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就是要从我做起,自己先干起来,先点一把火。我非常感谢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整个驿站的设计、布局都力求尽善尽美。”刘小平说。 

 

 

 

  
 

 

  “你们要牢记自己是红军的后代,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要与人为善,不可张狂。努力学习真本事报效国家,决不可打着父母的招牌,托关系找门路去追求名利。那样做是可耻的,也是最不孝的。希你们谦虚谨慎,自食其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要清清白白夹着尾巴做人,成为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要知道你们的根在修水,有能力一定要回报家乡......”刘小平望着张贴在红军驿站二楼墙上的父亲的遗训不自觉读出声来。他一直遵循父亲的遗训,并要求子孙牢牢记住。回修水新建红军驿站,刘小平也得到儿女的大力支持。    

 

 

 

 

  走进红军驿站一楼展示厅,老红军的照片、生平简历及抗战时期红军所用过的物品、资料、书籍等一一映入眼帘,二楼是红色家风教育场所,墙上布满照片,三楼是红色讲堂,镇、村各种红色教育活动在此开展。据悉,该红军驿站位于包家庄村珠珑自然村,于2016年春开始建设,整栋楼房有三层,由刘小平夫妇用节俭下来的退休工资筹建,同时他俩还参与策划设计建设方案并提供很多红色历史资料。溪口镇政府以及包家庄村村委也共同为红军驿站的布展、室内外装修以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出资出力,目前该红军驿站已初具规模。“刘小平老师非常难得,溪口镇的红军驿站,是全县首家纪念老红军的场所,对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弘扬长征精神有重大意义。也有利于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县委党史办主任龚九森说。    

 

  目前,溪口镇政府已把红军驿站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举办过多次红色教育活动,附近百姓也经常来参观学习。看到父辈革命精神得到弘扬,刘小平欣慰不已,他希望把红军驿站进一步完善,多寻找一些红军抗战时期的资料展示出来,吸引更多人热爱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红军精神。   

 

 
 

 

  “今后还得依靠广大群众、热爱红色文化之人及政府帮助,进一步把红军驿站完善和扩大,进一步宣传长征精神,宣扬修水革命精神,让子孙后辈铭记历史,感恩革命烈士的牺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刘小平说。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