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军事

总参谋部在无线电电子战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16-09-21 11:10:52  来源: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作者:

    (蓝山编译自主题文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无线电电子战2013》)

[知远导读]

本文选自主题文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无线电电子战2013》,原标题为Роль
Генштаба в развитии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ной борьбы。作者尤里·叶梅利亚诺维奇·戈尔巴乔夫(退役上校)1964-1967年曾担任苏联国防部第5总局无线电扰乱局局长。本文回顾了苏联陆军无线电电子战部队、装备的创建与发展(截至1980年代),以及苏军总参谋部在无线电电子战部队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不久前我们纪念了无线电电子战诞生100周年。1904年在防御旅顺港的时候,我们用无线电设备的无线电信号破坏了负责对旅顺港目标进行炮火校正的日本校射舰无线电设备的工作。

上述事情是自发发生的。借助于无线电接收装置听到校射舰的信号后,我国通信兵决定用自己的发射装置干扰其发射。结果马上奏效!敌人的校射被破坏。令人惊讶的是,所有这一切发生在这种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的方式问世不到十年之后。后来随着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展也开发了新的使用方法。这主要是信息传递、无线电侦察和无线电定位。自然,也开发了与无线电电子设备对抗的方法。

在我国武装力量中,较系统的无线电电子战始于伟大的卫国战争后半期,即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12月16日总参谋部下令组建3个特种无线电营。后于1943年初组建了第130、131、132独立特种无线电营,而1944年7月组建了第226独立特种无线电营。这些营在与被包围敌军集团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对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哥尼斯堡战役中。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的最后阶段,实际上在所有的主要战役中都运用了无线电电子战。

战争结束后对经验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新的无线电电子战方法。而从1950年代起开始组建无线电电子压制部队,这种部队的主要装备是对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定位进行无线电干扰的专门器材。这一时期陆军独立特种无线电营装备了用于干扰短波无线电通信的R-325干扰站和用于干扰超短波无线电通信的R-33OA干扰站。这两种干扰站是由总设计师A·N·莫洛佐夫和V·A·乌西克领导的国防部第16中央电信科学研究所研制的。同时,为了对干扰站进行指挥,每个独立特种无线电营都有装备无线电侦察、测向和目标指示装备(包括用于指挥12个R-325干扰站的R-380“前灯”枢纽)的特种分队(枢纽)。而为了指挥用于干扰超短波通信的R-33OA干扰站,陆军独立特种无线电营装备了R-371(“框架”)侦察系统和R-363无线电测向仪。在战术专业作业和演习过程中演练了最有效的无线电电子战装备作战使用方法,并制定了完善建议。

还必须指出各军种、军区和舰队在总结无线电电子战经验和确定其发展前景的经验中的作用和意义。所有这些是在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集训班举办过程中进行的。在各军种都举办过的这种集训班上,交流了经验,并制定了无线电电子战发展建议。总参谋部在总结所收到的建议的基础上,对无线电电子战的构成进行了调整。

例如,1960年12月25日成立了国防部第21科学研究试验中心。这是一个跨军种的机构,负责无线电电子战发展的科学研究问题。

这一时期,在各军种的各军事学院中成立了无线电电子战教研室。例如,1966年在伏龙芝诸兵种合成学院成立了无线电电子战教研室,同时成立了共10人的教研室学员小组,并开办了为期十个月的各军种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高级训练班。1962年成立了陆军无线电侦察和无线电干扰专业人员训练学校。后来该学校被改组为跨军种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训练中心。所有这些措施都显著改善了科学研究基础并提高了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的培训质量。

随着A·I·帕利上校从苏军驻德集群返回担任总参谋部第9处处长,无线电电子战从1967年开始获得了特别明显的发展。得益于他的努力和S·M·什捷缅科大将的决定,1968年6月在总参谋部第9处的基础上成立了总参谋部无线电电子对抗局和各军种无线电电子对抗处。在各军区也成立了无线电电子对抗处,指挥以前由通信和防空部队首长指挥的无线电干扰部队。这样就建成了从总参谋部到各军团、兵团的整齐协调的无线电电子战部门系统。所有这一切有助于加强无线电电子战在部队中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改善了总参谋部无线电电子对抗局与各军种和军区的相互配合。干扰技术装备的订货由各订货机构办理。拨给它们的经费不由无线电电子战部门监督。因此1979年总参谋部向陆军总司令建议研究将无线电电子战技术装备的订货移交给国防部火箭与炮兵总局——在作战上归陆军总司令指挥。陆军总司令I·G·波夫洛斯基大将在由各订货部门代表参加的军事技术委员会中研究了这个问题。

陆军总参谋部无线电电子战局局长在委员会里做了报告。报告论证了将无线电电子战技术装备的全部订货移交给国防部火箭与炮兵总局的必要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陆军总部可以监督并帮助国防部火箭与炮兵总局完成这项任务。但炮兵元帅P·N·库列绍夫坚决反对这个建议。尽管陆军总司令为此在致苏共中央和国防部长的信中准备了关于将无线电电子战技术装备订货移交给国防部火箭与炮兵总局的建议。苏共中央和国防部经研究做出了折衷决定——将所有无线电电子战技术装备的订货移交给总参谋部无线电电子战局。这样通过总参谋部与各军种的密切配合,解决了无线电电子战的复杂问题。

1972年总参谋部无线电电子对抗部门被改组为总参谋部第5局,由A·I·帕利少将担任局长。副总参谋长V·V·德鲁日宁上将分管该局。后者是一名内行的工程师和组织者,为无线电电子战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一时期,总参谋部V·G·库利科夫大将(后为苏联元帅)为总参谋部的工作,包括无线电电子战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在其领导下,组织并进行了专业的无线电电子战战役战略演习(“太空-72”、“太空-73”和“太空-74”),演练了有多军区、军、兵种参与完成复杂的无线电电子战任务的新方法。而此前没有完成过高级别的无线电电子战任务。在演习之前,参加演习的各军区进行了有兵种和专业部队首长参加的综合作业,演练了完成无线电电子战任务的各种方案。总参谋部进行的这项大规模的工作,也导致总参谋部自身的编制发生了新变化。例如,1974年,在总参谋部里成立了负责部队指挥自动化和无线电电子战问题的第2总局。第5无线电电子战局也列编第2总局,被改编为第1局,1975年N·A·马卡连科上校(1976年起为少将)被任命为局长。而V·V·德鲁日宁上将被任命为第2总局局长,他为“电子-75”、“脉冲-76”和“量子-76”演习的组织实施和组织问题的解决做了大量工作。1976年底,经验丰富而有权威的军事首长,E·A·叶夫斯特格涅耶夫中将接替了他,叶夫斯特格涅耶夫也为无线电电子战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1977年5月,第2总局被解散,无线电电子战局重新成为独立的局,仍由叶夫斯特格涅耶夫中将继续分管。在这一时期,十分重视无线电电子战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国防部第21科学研究试验中心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根据该中心领导层的倡议,1976年制定了“针刺”站样机技术设计。哈尔科夫“质子”设计局参与了该设计的制订,提供了能够在预定扇区内自动进行超短波无线电侦察并将信号的基本数据传递至指挥所显示器的接收/侦察装置。布置在必要距离上的两台这样的装置能够实时查明进攻地带亦即15-20公里内的所有超短波无线电设备。除了接收/侦察装置,这个“针刺”站的样机还包括配备加强装置的频率合成器,它能以预定间隔提供多达4个干扰信号。

1977年3月,在国防部第21科学研究试验中心的靶场试验了该“针刺”站样机,为了进行试验,模拟了防御中的美国摩托化师的2个旅的真实无线电电子环境。受邀参加试验的有工业界代表和国防部第16中央电信科学研究所代表,A·N·莫罗佐夫上校,后者反对通过采用“针刺”站样机。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样机的预定效能,大部分工业界代表,特别是坦波夫“太空”无线电技术科学研究所总经理V·M·巴雷宾,建议进行研制干扰站的工业科学研究工作。根据科学研究工作的结果装备了新型干扰站:R-325U、R-378A、R-378B、R-330B和R-934U。与此同时,1970-1980年代研制和装备了用于干扰无线电中继通信的“矿井”直升机机载干扰站、干扰卫星通信的R-949干扰站、干扰无线电导航系统的R-388“雪松”干扰站、干扰无线电引信的SPR-1和SPR-2干扰站(总设计师是前全苏“梯度”科学研究所总设计师V·哈尔拉姆皮耶夫和V·洛帕京)。在这一时期研制了抛投型干扰发射器、无人机侦察和干扰装备以及防反坦克制导火箭弹的“鸫”坦克和装甲车辆防护系统。该系统能够在一定距离上确定任何反坦克武器并借助于专门的榴弹摧毁它,而在接收到关于激光束照射目标的信号后释放专门的气溶胶(烟幕),后者能对反坦克制导火箭弹的制导系统产生干扰,从而保护坦克装甲车辆。

为了保护武器和军用特种技术装备以及特别重要的民用目标不被发现和敌机火力摧毁,1950年代,在陆军和国土防空军中组建了无线电技术分队和无线电电子战部队,为其装备了第一批针对雷达轰炸瞄准具的干扰站——SPB-1和SPB-5(第108科学研究所研制)。1960年代,布良斯克机电厂批量生产了SPB-7干扰站。为了对其进行指挥,首次研制了ATsU-7P机动式自动化目标分配与指挥系统(总设计师为V·D·阿留宾)。

鉴于新型机载雷达的出现,包括侧视雷达、低空飞行保障雷达、机载武器控制雷达和多功能雷达,出现了研发相应的无线电电子战装备的必要性。1970-1980年代,无源干扰投放器研究所和“梯度”全苏科学研究所研制了:能使采用雷达自导头的导弹偏离地面目标的SPO-8和SPO-10第二代回答式模拟干扰站(总设计师是G·K·沃罗比约);SPN-2、SPN-3和SPN-4第三代大功率噪声干扰站(总设计师是I·M·佩鲁诺夫);自动化指挥站,包括“谢利格尔”连级干扰站指挥站(总设计师是A·M·波罗莫夫)和“毛瑟”营级指挥站(总设计师是V·I·马祖林);用于装备无线电电子战部队侦察分队的“汽车运输公司”无线电技术侦察站(总设计师是V·D·马耶夫和N·P·洛帕季科)。

1980年代,为了压制预警机的雷达,“梯度”全苏科学研究所为飞机编队防护研制了“罩布”和“白杨”大功率地面干扰站(总设计师是I·M·佩鲁诺夫和V·D·马耶夫)。1985-1995年该研究所研制了用于压制侦察/打击系统的机载雷达的“相遇”试验型干扰站(总设计师是D·G·斯图罗夫和V·N·韦尔尼戈拉),还开展了研制第四代多功能无线电电子战装备的工作。

除了组织无线电电子战系统和装备的研发工作,总参谋部还十分重视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的培养和训练。除1980年代在各军事学院、研究所和科研机构成立无线电电子战军事教研室外,根据总参谋部无线电电子战局局长N·A·马卡连科夫中将和支持他的苏联元帅N·V·奥加尔科夫的建议,1980年8月12日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国防部同年9月24日发布了《关于成立沃罗涅日高等无线电电子军事工程学校的命令》。这是第一所为各军种培养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的高等军事教学机构。这里不仅培养了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还与国防部第21科学研究试验中心密切配合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它们不仅在无线电电子战装备发展方面,还在其使用方法方面制定了许多科学研究设计。

第637训练中心(后为第1084跨军种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训练中心)在培养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该中心不仅培养初级无线电干扰和无线电侦察专业人员,还培训预备役军官、准尉,培训外国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此外还对无线电电子战部队进行新型技术装备改装训练,能在短期内(30-45天)完成全体人员的新型无线电电子战技术装备改装训练。在训练的最后阶段进行战斗合练和战术专业演习,在演习中演练作战使用方法,并进行等级考试。这种训练能使部队(分队)在复杂的无线电电子战中完成赋予他们的任何任务。

除了上述任务,在训练中心的基地还组织和进行部队指挥员、军团无线电电子战首长及陆军军团司令部首长训练班。在部队指挥员训练班上对作战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确定和在作业中演练开展作战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并进行研究新技术装备的作业,演示和实际演练动员准备的各组成部分。还就最复杂的作战训练课题上训练法指导课。

在军团无线电电子战首长训练班及军团无线电电子战首长与军团司令部首长联合训练班上,演练陆军战役无线电电子战计划制订和组织方法。特别重视对无线电电子环境的评估,以及在战役意图拟订、计划制订、向部队下达任务和监督任务完成时完成无线电电子战任务的方法。还演练兵种间相互配合的组织和专业部队无线电电子战的组织和遂行。除讲授课外,在最后阶段还利用地图进行集体练习,实际进行陆军战役中无线电电子战的计划制订。自然,在上课过程中训练班参加者之间还交流经验。为了组织和进行作业,通常有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经验丰富的教员参加。这些训练班通常由陆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领导。

训练班结束后对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并以文集的形式发至军区和集团军。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也举办军区无线电电子战部门首长和军事学院无线电电子战教研室负责人训练班。在这些训练班上也演练方面军战役中无线电电子战计划制订和组织任务。其他军种也举办这样的无线电电子战专业人员训练班。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