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图片

栗再温同志任命书现身, 填补革命文物遗缺

时间:2018-01-22 21:54:52  来源:古籍  作者:平山旅游

 

 

近日一民间藏家向记者展示了他悉心保存的两件文物,该文物是河北早期领导人栗再温的两件任命书。

该任命书成正方形分别40/34cm,23/20cm,均为国务院颁发,一张为1950年政务院(即国务院,建国初曾称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任命栗再温同志为编制委员会委员,另外一张是1962年任命栗再温同志兼任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此时栗再温同志系山东省副省长兼省编制委员会主任)。

 

 

河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张清华先生称,栗再温同志是河北省早期革命领导人,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同志的四祖父。这两件任命书关系到栗再温同志生前所担任的两个重要职务。“文革”期间,栗再温同志受到迫害,身边旧物损毁极大。这两份任命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可填补河北省档案文物的一个空白。

 

抗战时期的栗再温

从山里娃到坚定的革命者

栗再温1908年出生在平山县杜家庄南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家庭的熏陶和影响下,他自幼养成了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善待他人、好学上进的思想品格。他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痛恨旧制度的腐朽衰败。

1924年,勤学刻苦的栗再温在父亲和两位兄长的支持与资助下,考入北平私立大同中学。在这里,他广泛接触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书刊,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整个中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一些不坚定分子离开了党的队伍,有些人甚至叛变投敌。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栗再温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5月26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天,距离李大钊等烈士就义仅28天。这一年,栗再温刚满19岁。

栗再温入党后,即参加了大同中学党支部的领导工作,领导同学们开展了驱逐反动教务主任的斗争。1928年,栗再温考入道明大学,后转到中法大学读书。他任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兼管北平市委青年工作。他组织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同盟”,领导穷苦学生发动了反对不平等待遇和要求改善伙食的斗争。1930年7月,栗再温按照上级党的指示组织了一些党员留校,利用暑假创办了平民夜校,藉此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唤起平民向反动派的斗争。他带领学员到中山公园游行示威、高呼口号,到阜成门外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宣传南方苏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声援苏区人民的英勇斗争。8月1日,为纪念南昌起义,按照中共北平市委指示,栗再温等组织学生、工人、平民1000多人上街游行示威。国民党北平市公安局派出大批武装警察镇压游行群众,栗再温遭到追捕。从此,他结束了学校学习生活,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的几年,北方的中共党组织多次受到敌人的破坏。从1931年4月到1933年11月,中共河北省委先后遭到五次大破坏,仅1931年一年中,便连续三次遭到严重的破坏,党和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退缩。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领导开展武装斗争,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在腥风血雨中,先后担任北平市委秘书、河北省委秘书长、山西太原特委书记等职务的栗再温,受党组织派遣,辗转北平、天津、太原、大同等地,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宣传党的主张,开展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为了党的事业,他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1931年6月,河北省委机关被破坏,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1932年2月,在山西党组织受到极大破坏的危险情况下,他受党组织派遣赴山西恢复创建山西党的组织,先后在太原省立国民师范、省立第一师范、太原成成中学、云山中学、进山中学等二十几所学校恢复组织、发展党员,并建立和恢复了党的外围组织“山西革命互济会”、“社联”、“教联”、“左联”、“山西文化总同盟”等。1933年,他奉调到山西大同搞工人运动,向煤矿工人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宣传抗日救亡,揭露阎锡山的反动行径,组织和领导了大同煤矿的工人斗争。为此,他曾数度被敌人追捕,1934年1月20日,不幸被捕入狱,他和敌人展开了机智的斗争,严守了党的机密,后被保释出狱。为脱离险境,不连累革命,他忍痛舍弃了刚出生的女儿,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勇于自我牺牲的斗争精神。

奠基“抗日模范县”

1934年秋,党组织派栗再温回到平山县农村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他先后任直西特委宣传部长、书记,冀西特委组织部长、书记,晋察冀四分区地委书记等职务。

有着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栗再温,为初创时期的平山中共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他拓展了平山党组织的阶级基础,深入学校、农村,在广大贫苦大众中发展党员,使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结合起来,壮大了党的队伍;他把分散在全县各地的党组织统一起来,建立了中共平山中心县委,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织、创建抗日武装力量部队,使党的活动走上武装夺取政权和全民抗日的道路。

栗再温在当时非常艰苦的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很快就打开了工作局面。当年“腊八”前夕,他组织了几十名革命青年,从平山县城到洪子店、下口镇,在沿途100多里张贴号召全民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标语。这个举动,轰动了平山全县,在偏僻的山村里播下了抗战的革命火种。

1935年秋,由栗再温参加领导,串联、发动贫苦农民400余人,将木盘村一恶霸地主家的800多石粮食分给了农民,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热情。紧接着,栗再温与平山县委的同志组织开展了“抢秋”、“分粮”、“吃大户”、“打土豪”一系列打击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盘剥贫苦百姓的斗争,极大地团结、发动了群众。同年,栗再温等在滹沱河南组织了平山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红军北上先遣一O八支队,栗再温任政委。游击队在山区神出鬼没,常常出奇制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来特委书记张惠森被捕叛变,由于栗再温警惕性高,机智果断,及时识破了叛徒的阴谋,使党组织和游击队免受了一场几近灭顶的大破坏。

1936年3月,根据当时河北省委的指示,为配合工农红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战场,栗再温领导了砸掉下口镇官办盐店的武装暴动,牵制了阎锡山一个师的兵力,配合了红军东渡的战略行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栗再温领导了平山县的抗日救亡运动。三五九旅战地工作团到平山扩军时,他领导冀西特委和平山县委全力以赴,为部队扩充兵员。此前,他的侄儿,中共平山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兼青年团书记,年仅二十岁的栗政清,在赴天津省委受训途中,由于叛徒告密,在石家庄被捕,后被关押、杀害于天津一家日本监狱。栗再温不顾失亲之痛,又亲送侄儿栗政民、栗政通入伍,在他的带动下,仅用一个月零三天即动员1700余名青壮年参军,组建了后来因屡立战功被聂荣臻誉为“铁的子弟兵”、被毛泽东誉为“王者之师”的“平山团”(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为中国抗战史和人民解放军建军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1949年,其侄栗政通在陕西扶眉战役中英勇牺牲;栗政民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为甲级伤残。

栗再温注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他领导创建了平山县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建的县政府——— 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并组建了平山抗日救国自卫会、平山农民抗日救国会等党的外围抗日组织,使平山、冀西一带的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他多次找平山县北庄村一个出名的大地主谈话,宣传党的政策。此人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一下子交出800多石粮食,表示愿意团结抗日。后来,这个人参加了平山县民主政府,担任实业科长。团结一个,影响一片,平山县不少地主、绅士都站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边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了有益的事情。

栗再温在冀西前后工作战斗了5年多,他在敌我双方都有极高名声。冀西军民都知道栗再温是“大共产党”,经常有三五成群的贫苦农民找上门来要见他,参加共产党闹革命。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胆战心惊,把他的家乡杜家庄南沟称为“共产党的窝子”,他们对栗再温恨之入骨,千方百计要抓捕这个“大共产党”。从抗战前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保安队到抗战时的汉奸特务,对他家“围剿”、抄家、烧抢、暗杀从未间断过。然而,栗再温和他的家人没有被凶残的敌人吓倒,他们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参加和支持革命。在栗再温的帮助、教育和影响下,这个大家庭自1927年至抗战期间先后有27人参加了共产党,英勇悲壮,前仆后继,共纾国难,其中三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冀西的5年多里,栗再温和他的战友们领导冀西人民,逐步把冀西建设成为铜墙铁壁的抗日根据地,平山县被晋察冀边区政府誉为“抗日模范县”,为后来解放战争时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奠定了坚实基础。栗再温也因此赢得了冀西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在冀西人民的心目中,他是“暴风雨中搏击的雄鹰”,是“抗日烽火中巍然屹立于太行山上的一棵青松”。

1940年4月,作为晋察冀边区四分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栗再温奉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他曾任中央党校组教科长、中央组织部行政处长,参加了中央党校教学组织工作、延安整风、七大的筹备等工作。在这个革命大“熔炉”里,他亲耳聆听领袖们的谆谆教诲,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革命理论,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对党和党的事业更加忠贞不渝。同时,作为中央党校一名干部,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培养革命人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任晋察冀边区贸易公司总经理、石家庄铁路局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劳动局局长等职,在各个全新的领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组织了军需物资的生产和运输,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积累了经验。

 

1946年栗再温送给母亲的照片。

工运史册写春秋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1960年,栗再温在工会战线上工作了11个春秋。他曾任华北总工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是新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

栗再温在全国总工会主管财务,为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工会组织财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与尝试。为了适应国家建设时期工会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会财务工作,他提出了整顿思想、整顿组织制度、整顿经费的要求。他强调:加强工会委员会对财务工作的集体领导,并定期向群众报告账目,取得群众的监督。反对用钱不和群众商量,用了钱不向群众报账,经济上不民主的作风。严肃财务纪律,杜绝一切贪污、浪费的弊端。做到真正使每一分钱都用在有益于生产、有益于职工群众的福利事业上。

栗再温对工会经费管理非常严格,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在干部的培养教育和提高工人文化技术水平方面花钱却从不吝啬。1949年他主持创办华北职工学校,后经中央批准,全总党组决定以华北职工学校为基础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建国后,他经常深入到厂矿企业进行调查,工人的文化技术学习办得怎样,是必须询问的。从师资配备、教学设施、教材使用、教学计划,到人员管理、教员酬金、学员数量等,他不但要问,还要亲自去看,直到了解到真实情况为止。经过几年的努力,职工教育得到了很大改善。

栗再温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坚持不懈地向工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开展工会活动,并把党在工会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发动群众、发展生产,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上面。他经常到工厂组织工人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还经常到职工宿舍同工人促膝攀谈。他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提出“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必须有利于职工政治觉悟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情洒齐鲁大地

1960年,栗再温被调到山东工作,任山东省委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等职,分管农业、财贸等工作。

当时由于自然灾害和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农村面临困难的局面。栗再温11月到任,12月就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到德州、菏泽、聊城等地区的县、社、队了解情况,察看灾情。他在很短的时间里,走遍了最困难地区的广大农村。他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分析农村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组织群众开粉房、磨豆腐,首先解决吃饭问题;坚持大搞粮食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尽量把农村经济搞活;既解决农村存在的干群矛盾、群众中的矛盾,又不搞斗争扩大化,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护。

1963年,华北、华东地区遭受特大洪水。为了确保天津、保定的安全,国务院决定在山东境内四女寺地区紧急分洪。在山东省委领导下,栗再温具体指挥了这场抗洪斗争。他赶到现场,冒着大雨进行实地考察,一次又一次地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分洪方案。在同洪水搏斗最紧张的日子里,他曾几天几夜不合眼,口渴了,用手捧一口黄泥汤喝,肚子饿了,嚼几口干粮。因过度疲劳而病,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身边人员劝他休息一下,他总是严肃地说:“事关8万多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万万马虎不得。”凭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一直坚持了40多天,直到完成分洪任务。

栗再温为山东省财贸事业建设付出了极大心血,在保障军民供应、繁荣市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工作中,他创造性地提出财贸干部应树立政治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即: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时,要考虑是否对人民有利,是否对社会主义经济有利,是否对生产有利的原则;要经常不断地研究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要经常不断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工作学习需要。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三个观点,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一大批领导干部被造反派打倒。根据中央指示,栗再温临时主持省委工作,他忍辱负重,坚守岗位,既要抓全省工农业生产,还要忙于应对造反派、红卫兵,身心俱疲;他为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被造反派批斗,悲愤成疾。当省委被造反派“夺权”后,为维护党性原则,他用生命进行坚决的抗争。1967年2月17日,栗再温被林彪、“四人帮”及其在山东的代理人王效禹迫害致死,时年59岁。1979年4月,根据中央决定,中共山东省委为栗再温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批准为革命烈士。

风范长存

从1927年入党到1967年被迫害致死,栗再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整整40个春秋。他领导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武装斗争及农村工作、财贸等工作……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用自己的智慧、汗水、热血和生命,为党的发展、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理想。

栗再温经历过严酷的地下斗争的考验,也经历过战争岁月的洗礼,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难,都始终坚持党的信仰,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实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原河北省委的一些人,在党内搞分裂,引起了敌人的注意,致使省委的一些同志被捕。他凭着坚定的党性原则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党的团结。

栗再温一生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也无论职位高低,都能坚持与广大工农群众紧密联系。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时,他很关心工人的疾苦和业余文化生活,经常深入工厂、矿山和工人交朋友,拉家常。每到一处,工人有没有房住,上班能不能喝上开水,有病能不能及时就医,小孩能不能及时入托,有没有俱乐部、球场,文体活动搞得如何,都是他所关心的问题。在山东,他成年累月地在农村奔波,不少农民成为他亲密无间的朋友,也有成百上千的农民不知道他就是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而亲切地称他“栗老头”。

栗再温一生艰苦朴素,从来不搞特殊。在战争年代,他身居领导岗位,生活如同普通一兵。他对自己的家属要求严格,建国后,他的家属或亲戚有时想通过他搞点“好处”,都遭到他的严厉训斥。他的三个女儿大学毕业时,曾分别征求他对工作分配的意见,他都是再三嘱咐:“爸爸的意见,就是让你们听党的话,服从党的需要。”

栗再温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他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斗争精神,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思想情操,他深入群众、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资料来源:古籍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