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金融

鄂尔多斯银行行长左中海:关于中国金融经济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金融大时代

时间:2021-12-29 20:16:00  来源:金融大时代  作者:新浪金融研究院

 

图片

 

 

 

刊首语:

 

2021,中国金融业新十年大幕开启。新浪财经推出《金融大时代》年度专题,专题包含“100人100瞬间”、“时代有温度”、“行业有情怀”三大篇章,回望历史镜鉴,记录金融人物,展望星辰征途。

 

作为银行业的重要组成群体,城商行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为企业、居民提供特色金融服务……“100人100瞬间”之《城商行巡礼》由新浪财经联合《银行家》杂志共同推出,聚焦城商行发展,迸发时代之声。

 

鄂尔多斯银行行长 左中海

 

 

 

图片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前30年,还是后40年,从经济发展角度上讲,都是成功的,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对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原因分析,说法很多,否定前30年的观点有之,对后40年有不同看法的观点也不少。当然,共识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优势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发展保证了战略稳定性、目标一致性、阶段连续性、资源适配性和激励有效性的统一。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2.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体现,特别是待富群体,更是经济发展所重点关注的。脱贫攻坚消灭绝对贫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得以实现。

  

3.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收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史选择。一次分配重效率,三次分配重公平,二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正在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极大地克服了为生产而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4.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全国之力,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将人力物力财力聚集起来,办成一两件大事或者几件大事,是中国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如两弹一星,高铁、5G、火箭军、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等。这一制度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效率,弥补了企业和地方经济行为的不足。

  

5.反腐败与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这两项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权力为民并提供人民的安全感,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追求。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现实。在中国,有权任性,有拳任性(拳头任性),害人害已误国。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反腐败与扫黑除恶是民心所向,人民所需,既是营商环境,也是生活环境,还是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

  

6.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引入生产要素配置的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激活了人的潜能,激发了人的创造性,极大的提高了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1978年开启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开启的放权让利、绩效挂钩为抓手的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和资本收入合法化,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一切都为近4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年化9.5%)提供了体制保障。

  

(二)后发优势。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存。在现有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下,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是非常艰难的抉择。可喜的是,中国经济做到了。这根本上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用7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走过的路。取得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除根本上得益于制度优势外,还得益于后发优势和文化优势。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大的军事实力,居安思危与敢于斗争的战略策略,为中国争得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抗美援朝、中印冲突、对越反击战等,就是明证。同时,确保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说了算,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弯路的根本所在,自己国家的命运应由自己主宰。

  

2.全方位的开放意识。开放的本质是学习,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三是合作中学习。从建国初期学习前苏联,到改革开放初期学习前苏东、日本、美国,再到后来学习新加坡、韩国、德国等,敞开胸怀,学习人类文明迄今为止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技术成果和制度成果,学习一切先进文化知识,并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的加以应用,为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繁荣进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有选择的开放进程。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搞政治全球化和军事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中,坚持生产领域先开放、服务领域后开放;实体经济先开放、金融领域后开放;在金融领域,贸易项目先开放、资本项目后开放。这些做法,确保开放有序可控,把开放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4.技术上的跟跑、并跑到领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技术进步领域,从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抄照搬,到适用技术的定位,适用的就是最好的。再到引进与创造并举,直到今天在某些领域引领世界发展。与之相伴的,中国经济也从世界制造到智造,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创造,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先进技术与中国的制度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你有我优,你无我有,你优我廉,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高的性价比。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既节约了费用更赢得了时间。

  

(三)文化优势

  

1.不同于个人本位文化,中国文化以家国为本位。这有利于增强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抵抗外部干涉。坚持主权大于人权,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定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国之大者,人心所向。先谋全局,再谋一隅,先谋长远,再谋一时。

  

2.求人不如求己。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最能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人民,中国文明史是一部亲师重教的历史。修养立身,教育立国。使中国既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也具有抢抓机遇的发展能力,正可谓给点阳光就灿烂。

  

3.过犹不及,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和谐文化即平衡文化。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和谐,一以贯之。主张天人合一,见贤思齐。和谐文化有利于和谐发展,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少出现大起大落,得益于和谐文化。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异,世界大同,天下为公。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十分和谐。

 

 

图片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从经济增长速度看,高速增长不再,中高速增长难以维持。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规模和速度问题是一个长期突出的问题,一定的经济规模和适当的增长速度是十分必要的。量变引起质变,没有一定的数量就不可能有相应的质量。进一步说,没有GDP的中高速增长(年6%左右),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我们所要的。在速度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中,大而美、大而好、大而强是高质量发展所追求的。小而美、小而强不可取,也与我们的大国地位不相称。高质量发展是以高技术为引领,以高有机构成为支撑的发展,必须以GDP的中高速发展为条件,如何保持以年化GDP6%左右增长速度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从经济结构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

  

1.贫富差距。就GDP总量来说,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还仅是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左右。这说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还不高。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就业压力挑战大,隐性失业人群还比较大,低收入就业者占比高。

  

2.城乡差距。沿海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城乡差距逐年缩小。但整体上看,城乡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生产方式还未摆脱靠天吃饭,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3.以高科技为引领的高附加值产业占比低,低附加值产业占比高。导致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受制于人。在一些领域投入大产出小,不成比例,成本高、回报差,存在大量的隐形消耗现象。                         

  

4.区域统筹发展差距(东西、南北),中外经济关系不平衡,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失衡,资源与区域压力过大等。但最根本的还是贫富、城乡和高科技含量三大差距,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大而不强。

  

(三)从国际竞争力看,优劣长短并存。

  

1.在主权大于人权的现实国别关系中,一个开放体国家经济发展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国际竞争力,其底线是国家经济安全。

  

2.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中国经济技术与效率方面是短板,成本优势是根本,差距在技术上,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等硬科技上。劳动生产率低,全要素生产率不高,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种子、发动机、工作母机、先进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优势仅在便宜。便宜的根本在于低利润与低工资,挣的是辛苦钱,付出的代价(资源与环境)非常大。其后果是大而不富,大而不强,动不动被卡脖子。

  

3.成本优势面临严峻挑战。劳动成本优势有被取代的风险。资金成本和房屋租赁成本长期高于发达国家,工业用能源资源与环境电力成本也高于美国。价廉的优势面临挑战。

  

4.市场优势与经济安全相关度越来越高。随着开放领域扩大和开放度的提升,在生物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威胁,对国家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项平衡的艺术。

  

(四)从共同富裕目标看,既要提高劳动收入比重,又要扩大公共消费支出,还要提高就业水平,压力山大。

  

1.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代替人力呈加速趋势。加之,GDP增速放缓,就业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充分就业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尤其是有一定收入水平的就业更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又会影响就业率。经济总量、技术进步、劳动富裕、充分就业,单位劳动收入水平的提高,相互制约,处理起来相当棘手。

  

2.扩大公共消费支出,重点是解决好教育、医疗、 住房、养老四大难题,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这与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防等重点领域的支出此消彼长,也受到债务水平的制约。

  

3.提高劳动生产率,让每一位劳动者能供养更多的非劳动人口。无论是工业领域,还是服务领域,特别是农业领域,都面临着投入增加、规模经济、新技术应用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五)债务经济与流动性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近几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1.在现代经济中,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存量经济盘活需要增量资金的投入,增量经济上马需要新增投资,高科技的研发及其转化需要大量投入。换个角度看,钱从哪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2.就现状看,M2除以GDP长期在高位运行(260%左右),而现实生活中,各经济主体都严重缺乏流动性,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个声音说,货币供应量太多啦!另一个声音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没钱。钱去哪儿啦?怎么办?这是一个大问题。

  

3.去杠杆,防风险,这几年取得了一定成效。扩大投资,扩大公共消费,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又需要大量资金。面对两难选择,使人不得不担心滞胀会出现吗?这是一个大问题。


图片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选择

  

(一)传统基建补短板,新基建创领先。基础设施投资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经济发展的压仓石,尤其对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更是如此。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基础设施投资,这种公共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最为划算的。在中国,每个地级城市90%以上的县级市,建高铁是非常必要的。全国性的大江大河的治理、全国性水利基础设施、全国性地下管网的布控布局,是一个非常大的投资领域。以5G、新能源、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基建,急需顶层设计,全域规划,加快实施。新基建永远在路上。

  

(二)全方位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抓手,也是把饭碗捧在自己手里的根本举措,还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攻坚领域。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美丽乡村就不可能有美丽中国。乡村振兴需要现代先进产业引领,基础设施配套,经济、政治、文化、卫生、教育等全方位跟进。乡村振兴30年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中国城乡差距基本消亡,使目前占全国人口60%左右的农民实现同步富裕。这将是脱贫攻坚之后,中国又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

  

(三)从工业体系到全产业链制造,建设中国人把饭碗捧在自己手里的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建立了全面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中国走向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保障。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必须做好补短板、延链、补链环节。特别是在高端技术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环节,一定要有所突破,彻底摆脱卡脖子的窘境。在这方面,我们的部委责无旁贷,要有担当、找差距、做设计,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只要资金到位,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龙头民营企业和大中小企业,将不负所托,不负众望。盯住、瞄准前沿,提高研发费用占比,大幅度增加科研费用,中国科技工作者就会无往而不胜。同时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为科技进步,为全产业链建设,为不再被卡脑袋进而卡脖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三大短板必须补上,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房地产三大支柱产业缺一不可。以风电、光伏发电、核电为主要的能源结构性革命,将改变我国以石油和煤为主的历史,将创造一个超越石油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时代,降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以芯片制造应用为核心的半导体技术,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发展,助力智能制造和高质量经济的发展。制约我国数字经济的因素,除芯片外,还有数控机床和精密制造,而最根本的制约环节是工业母机的落后。

  

个人认为,国防建设,人民健康,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关的产业,将成为新支柱产业。这包括军工及其相关产业、健康及其相关产业、新能源汽车与高铁、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房地产、现代物流(全国一体、分类联网配套、存储运链接的商品流通体系)、新能源开发及存储配送、新旧基建、节能减排及环境友好以及乡村振兴等将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其中,新能源及其应用(含新能源汽车)、新旧基础设施(含高铁)、国防军工、房地产和乡村振兴将是重中之重。

  

(五)国防安全、国际竞争力和共同富裕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三大根本性问题。与此相适应,先进高端制造、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将成为三大投资重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协同奋进,缺一不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成本、保重点、促增长、稳就业、防通胀,需统筹兼顾。


图片四、金融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当前金融工作重点应放在保增长、促就业和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方面。

  

(一)社会融资总量要与经济总量相适应。十四五期间,要实现GDP年均6%以上的增长,社会融资总量年均增幅应保持在10%以上。近年来经验数据表明,社会融资总量每增长1%,GDP则相应增长0.8%。考虑到存量经济的损耗和盘活存量经济的需要,10%的社会融资总量增幅是大体合理的。考虑到新兴经济领域和新基建的支出,以及充分发挥金融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社会融资总量适度超前经济总量,12%以上的社会融资总量增幅是必要的。

  

(二)M2与GDP之比,要考虑中国国情,其短期比值要比国际平均水平高。这是由于,中国人有窖藏现金的习惯,如按2万亿的量计算,考虑乘数效应应由8万亿的量。再看政府融资占用,就地方政府来说,粗略估计应有70万亿,而这70万亿多数固化在楼堂馆所、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很少产生现金流。加之个人负债的大头套牢在房市和股市上,以及资金外流因素,这窖藏、固化、套牢、外流四大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初步估算在100万亿元左右。所以,出现了M2与GDP 之比在高位运营,而政府、企业和个人流动性紧张的奇怪现象。所以,M2的合理量仅考虑GDP增幅和物价上涨因素,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更是不符合实际的。

  

(三)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的重点是保到期还债和降成本。在中国,地方政府功能特殊,既是运动员,也是教练员,还是裁判员,改革开放40年伟大经济成就,地方政府功不可没,但代价也非常大。一是非盈利项目占比过大,初步估计占比70-80%,二是投资效率低,与民营企业相比,民营企业7个亿干完的项目,政府需要10个亿才能干完。综合长远考虑,一是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化解,越早越快越好。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债务拖欠民营企业,拖欠金融机构,使政府的诚信形象大打折扣,使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困难,使民营企业面临破产和失信状态。二是化解方案要实事求是:  1.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确认和评估,压实政府债务基数。2.一次性现金借还的,打7折执行,不再追究。3.对地方政府拖欠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债务,由中央财政发行10年期以上国债进行置换,变地方政府拖欠商业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为地方政府拖欠中央政府,达到既保到期支付,又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目的。初步估算,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债务成本由目前年化6%,降为年4%以下,降200至250个BP,每年节约利息支出近万亿元人民币,每年10万亿元,争取3-5年置换完毕。4.锁定地方政府债务总量,严控地方债务增量,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四)民营经济需要与其经济贡献相匹配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甚至阻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而对GDP、就业、税收、科技进步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与融资贵相比,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现实生活中,仅仅是因为民营企业而得不到融资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各商业银行、租赁公司、信托公司,从2022年元月起,对民营企业的新增融资量必须与民营经济占当地GDP新增量的比重相适应,经过3-5年的努力,达到民营企业经济融资余额与当地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相适应。为此要求:1.全社会要像爱护科学家一样爱护民营企业家。2.对民营经济融资占比低的金融机构由各级组织部和纪监委约谈。3.在各级政府网站按季公布各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融资变动情况。4.将民营经济融资情况纳入央行、银保监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评级和监管考核体系。5.对直接融资,暂不做考核。因为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债权融资难。

  

(五)降资金成本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金融经济工作抓手。高举为人民服务旗帜,树立为国争光理想,应当成为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成本优势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特征,且正在向物美价廉转变。在各生产要素成本中,最可降的成本有两个:一个是房租成本,一个是资金的成本。劳动成本应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这也是共同富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的要求。1.不仅要降准,而且要降息,尤其是要降低贷款利率。建议从2022年起,任何金融机构的任何方式的融资成本(全口径)一年期融资年化不应该超过4%,其他任何期限融资年化不超过5%。2.在严格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下,放开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各类存款利率,实行市场定价,真正把资金引流到利用效率高的金融机构,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金配置效率。3.对违反目标利率的金融机构,发现一起,整改一起,绝不手软。因为从长期看,利率不取决于通贷膨胀率,而取决于实体经济资本平均回报率。

  

(六)补充资本将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长期工作。自从资本充足率从8%提高到10.5%,重点金融机构提高到11.5%,资本不足就一直困扰着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以致业界提出轻资本的轻型银行发展路径(轻资产有脱实向虚之嫌)。这一政策变化,使商业银行原来发放1个亿贷款,只需要800万元资本金,现在变成了需要1050万元,重点金融机构则需要1150万元。这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建议有关方对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后的不良反应做出应对,建议不要动不动就扩大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范围,建议支持建立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

  

(七)关于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以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为前提,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此建议:1.鼓励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方面,投贷联动,即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并进。一是弥补资金利率下降利差缩小收益下降的损失。二是改变社会融资结构,逐步增大直接融资比例。2.鼓励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阶段性持有实体企业股份,即直接债转股,不再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操作。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提高效率,实质是一样的。3.防范金融机构风险,重点一是在股权规范,二在信贷风险,三在经营数据真实性。对问题金融机构给予两到三年整改时间,到期仍不达标的,进行合并是十分必要的。这也符合规模经济发展的需要。4.存量经济已经非常大,为盘活存量经济,尽快推出商业银行并购重组融资办法十分必要。5.对退役军人、大学生、全国高等院校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给予1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创业创新政府贴息贷款,期限十年及以上。促进全民创业、全民创新局面的形成和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总之,面对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人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说了算,坚持改革开放,心中永远装着国家和人民,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和学习心态(合作是最好的学习),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金融经济必将走出一条健康、较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中国不缺市场,不缺劳动力,不缺创造力,缺的是对劳动者和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与调动。我们相信,真正充分发挥好制度优势、后发优势和文化优势三大优势,中国必将引领世界金融经济发展,再创百年辉煌。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