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歌会

《歌唱二郎山》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2-06-05 16:19:3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黄禹康

1950年,重庆市为庆祝国庆一周年,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当时西南军区的“战斗文工团”军乐队被贺龙调来为庆祝大会伴奏。然而在这一盛大、隆重的仪式上,不足百人的军乐队在广场上,显得气势不够。庆祝大会结束后,贺龙对军乐队主任李同树说:“你们的乐队要扩大,搞他200人嘛!”

  李同树说:“一般队员好找。但乐队扩大以后,教员就不够了。”

  贺龙说:“我在二十军当军长时,那个军乐队有一名教员,技术很好,教得也好。你们派人到武汉去找一找,看他在不在?在,马上调来嘛。”

  军区文化部和文工团派人专程到武汉查访,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贺龙当年的那位军乐教官。遗憾的是,他已经是年近90的老叟了。贺龙听了汇报,自己忍俊不禁:“噢!只记得他教得好,忘记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

  这位老教官虽然没有调到军乐队,但贺龙这一举动,却在西南文艺工作者心中深深地留下了印记。后来,军乐队从成都新兵团和重庆市招收了一批学员,从此就号称200人的“战斗”军乐队了。

  在贺龙的倡导下,西南军区于1951年5月1日至15日举行了全军区性的以推动练兵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大会,同时还举行文艺竞赛。类似这样的文体大会,西南军区各部队在当年总共举办了65次之多。从1950年冬到1951年春,军区政治部报经贺龙、邓小平批准,先后派出294名文艺战士进艺术院校深造。

  1952年全国第一届“八一”运动大会定于秋季举行。在此之前,总政治部通知各大军区,大会期间要同时举行文艺会演。西南军区接到通知时,离汇演时间只有两个来月。不巧的是,“战斗文工团”的团长正在国外访问,政委陈擂巳调北京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更重要的是,在贺龙看来,“战斗文工团”此时能拿得出手的优秀节目还不够多。他想物色一位高手来文工团,指导加工原有的节目,再编排一些新节目带到北京。他对军区文化部长陈斐琴说:“川东军区文化部长时乐蒙在鲁艺,跟冼星海学习过。你们去请他到‘战斗’文工团来,组织晋京会演的节目。”

  陈斐琴又把请时乐蒙的任务转交给了魏风和严寄洲。时乐蒙本来打算不搞音乐了。但他见二位“说客”是奉贺龙之命而来,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在延安时就听说贺龙的一二O师有“三好”:打仗好、演戏好、篮球打得好。还有一种说法是贺龙有“三宝”:战斗剧社、战斗篮球队和评剧院。因此,他认为能在贺龙麾下从事文艺工作,是大有作为的。

  时乐蒙来到重庆向贺龙报到。贺龙高兴地说:“你来了,很好!调你来战斗文工团当政委兼艺术指导,主持创作、排练、选拔人才和政治思想工作,准备参加‘八一’会演。过去,我常说军队不能输。这次会演、比赛虽然是军内的,也应该通过它互相观摩学习,提高全军的文艺水平,所以你们必须搞好。我看了文工团的舞蹈,有些还可以,但在音乐方面,还缺少有分量的表现西南部队生活和地方特色的节目。这方面要努力一下,你们一定要组织一台有水平的节目,为西南部队争光。我给你们当组织部长和后勤部长,要人,要器材,我给你们解决。如果你们真是努力干了,输了也不责怪你们,否则,打屁股可不能怪板子啊!”


  时乐蒙就任后,马上着手创作。加工了他和洛水合作的男女声二重唱《歌唱二郎山》,同罗宗贤、魏风合作,创作了《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刺刀擦亮保国防》等。在时乐蒙的指导下,演员们在酷暑中刻苦排练。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排练任务。

  为了帮助舞蹈队提高水平,贺龙亲自同中央文化部刘芝明副部长联系,为“战斗文工团”请来了一位朝鲜籍的舞蹈教员。学习西南少数民族舞、朝鲜族舞和芭蕾舞。训练中演员们想学新疆舞,但缺乏教员。贺龙马上给新疆工作的王恩茂发了一封电报,求助“援兵”。王恩茂接电话后,便从新疆部队文工团中分出一支舞蹈队,驰援“战斗文工团”。

  时乐蒙在指导歌唱队训练时,发现演员们的声乐基础稍差,请求贺龙想办法调几名声乐教员来。贺龙马上同总政联系,从北京请来了几名声乐教员,又派人选购了几台钢琴,加强声乐专业训练。

  在索有“火炉”之称的重庆,暑天靠吹电扇已经不凉快了,贺龙看见演员们在排练时挥汗如雨,就让后勤部门运来一些西瓜,特意嘱咐厨师把西瓜泡在水中,降温后再吃;煮绿豆汤,要晾凉以后再送到排练场。经过一个夏季的排练,舞蹈队拿出了《筑路舞》、《藏民骑兵队》、《军民打青稞》等节目。

  一天,时乐蒙带着歌唱队向贺龙汇报。由于天气炎热,贺龙请他们在门前的草地上席地而坐,听他们演唱准备带到北京的歌曲。演员们轮流站在草地中央演唱了几首之后,罗宗贤和曹家定轻展歌喉,优美的男女二重唱飘然而起:“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

  随着这高亢、悠扬的歌声,贺龙的思绪被带到康藏高原。他不由得想起筑路英雄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正为藏汉人民的友谊,为开发西藏,作着巨大的贡献……歌声刚停止,贺龙便情不自禁地说:“很好!《歌唱二郎山》这首歌好,内容反映了筑路部队生活,也有西南特点和西藏民歌的味道,歌词和曲调都很健康,好听,也好唱,群众也容易学会。你们要推广这首歌曲。”

  在西南军区首长审查赴京参赛文艺节目,同时也是为西南军区文艺代表团送行的晚会上,贺龙说:“音乐方面,你们抓得不错,弥补了以前存在的不足。舞蹈队选的节目也很好。我看,这台节目还蛮有水平。到了北京,就看你们有没有部队的精神气质,在演出中能不能表达出部队的气魄和风貌。我相信你们会演好的。祝你们赴京演出成功,为西南部队和全军争光。”

  “八一”运动大会期间,贺龙正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在会议间隙抽暇去观看体育比赛和文艺会演。运动会的简报和《解放军报》,他每期必读,时时关心着“战斗文工团”的情况。西南军区代表团没有辜负贺龙的期望。在会演中,他们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强烈战斗气息的节目,在北京各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演出结束时,中央文化部长周扬握着时乐蒙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所表达的部队生活,十分激动人心。到底是贺老总的文工团啊!”

  参加本届会演的11个单位,获奖节目79个。其中西南军区占了14个,为全国各大军区之冠。时乐蒙在闭幕式上被总政治部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这一称号,是解放军中至今唯一的一名。

“战斗文工团”在京演出获得成功之后,被选调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演出,这在当时对演员们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不久,“战斗文工团”的获奖节目被拍成电影和灌制成唱片,广为流传,在其中就包括《歌唱二郎山》。

  1951年夏天,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在副政委魏风的率领下,到二郎山一带慰问筑路部队。指战员们的豪情壮志和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文工团的团员们。男高音歌唱演员孙蘸白忽然想起由时乐蒙作曲的大合唱《千里跃进大别山》。孙蘸白想,如果把这首曲子填上修筑川藏公路的内容,一定会受到筑路指战员的欢迎。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魏风。魏风也觉得是个好主意,就把填词的任务交给了洛水(原名祝一明)。洛水欣然接受任务,投入到创作之中。很快,一首饱含着热情与激情,颂扬筑路部队英雄气概和顽强意志的《歌唱二郎山》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诞生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