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焦点

外媒关注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访俄罗斯

时间:2013-03-20 06:22:40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

“横跨欧亚的中俄轴心正在扎根,华盛顿应该好好制定对策。”一则中国领导人出访的新闻引来美国《头版》杂志的大呼小叫。

中国外交部18日公布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访行程,首个访问的国家是俄罗斯。这一外事安排与10年前胡锦涛主席上任后以俄罗斯为首访国家相似。但外电的大量“问号”十分活跃:为什么首访选择莫斯科而不是华盛顿?这是要象征性确定中国未来要走的道路吗?

对于外电关于中国外交方略的七嘴八舌,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海运认为,中国的外交一直求稳,大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外交团队更换也不能说明外交政策的调整。但变化的是中国的地位、中国的影响力,同样变化的,还有世界看中国的眼光。

 

习主席首访选择俄罗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8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2日至30日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新任国家主席首次海外访问国家的选择,显然是将尊重中俄历史关系与北京在非洲大陆日益显现的影响力结合在了一起。”法新社18日就此评论说,俄罗斯和中国在一些全球外交议题的立场上站在了一起。中国国家主席访问非洲之际正值中国经济对资源渴求之际,世界上的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的很多原材料都来自于非洲,而且北京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7日刊登的政治漫画中,中俄之间握着的手变成了输油管道的阀门。但在一些分析看来,用能源合作来总结中俄合作太过狭隘。克里姆林宫新闻局18日指出:“预计在会谈期间两国领导人将讨论双边合作的关键性问题,包括经济和贸易、能源和投资、技术和工业合作、区域间和人文合作领域。”预计将签署一系列旨在进一步发展俄中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双边文件。

“俄罗斯之声”评论说,习近平即将对莫斯科的访问带有明显的政治特点。理论上习近平可以不来莫斯科而直接抵达德班参加金砖国家峰会,但是中国领导人的首次访问还是选择了俄罗斯。专家认为,这也可以看做是中国向美国政府发出的某种“信号”: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用贸易合同总额来衡量的,即便是中美经济贸易和金融关系密切,但中俄的战略关系具备更加明显的优势。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故意忽略了对俄罗斯的访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对中国来说,谁更重要?

“这是令人惊讶的安排:习近平作为一位可以说英语的新主席,但他的第一次出国行程却选择俄罗斯和非洲,这里包含明确的信息是,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和新兴经济体比西方更重要!”德围《图片报》的评论带着一种失落感。

美国媒体中,要求对中俄合作保持警惕的声音不少。美国《头版》杂志评论说,中俄轴心正在扎根,华盛顿应该注意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关系的加强。这两个巨大的邻国共享着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两国之间的贸易正在蓬勃发展,毎年达900亿美元。华盛顿需要尽一切可能防止出现一个新的欧亚反美轴心。这也是四十年前尼克松和基辛格的主要关注点。习近平主席的第一次出访发出明确的信息,即中国将巩固与邻居的紧密关系,而不是美国。基辛格的假设——中俄轴心对美国国家安全不利仍旧能站得住脚。华盛顿应该好好制定对策。

习近平转向莫斯科?美国《外交政策》的文章则是提出疑问。文章称,1979年1月,邓小平在升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不久访问了美国。在访美过程中,他确定了他所带领的这个国家要走的方向,带领着中国走向了西方的市场。而现在,刚刚出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的首次出访国家却是俄罗斯。他的莫斯科之行会像邓小平的美国之行一样,象征性地确定中国未来要走的道路吗?现在做出判断还为时尚早,但显然习近平会非常谨慎使此次出访取得成功。

《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的作者马丁•雅克17日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中国在迅速成长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和美国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以前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比美国的全球力量要弱得多,然而当中国经济发疯似地增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国家时,和美国发生利益冲突的地方就越来越多。这是过去几十年没有的现象。

 

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俄时会见时任总理普京

其实,中美外交并没冷场。“美国之音”18日说,奥巴马总统日前打电话祝贺习近平时表示,他致力于加强同中国的实际合作,以解决亚洲以及世界所面临的最紧迫的经济和安全方面的挑战。美国新任财政部长杰克•卢这个星期访问中国。克里国务卿4月中旬也将访问韩国、日本和中国。美中两国还将于今年夏天在华盛顿召开新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前不久卸任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世界各地的政治,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找到“共存轮廓”的必要性,虽然美中关系总会出现紧张,但两国总要找到合作之道。

中国会展现更自信的外交政策

与此同时,“中国新的外交团队”也引来外电大量解读。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称,在出任分管外交的国务委员后,杨洁篪将更着眼于大局战略,包括如何推进中国在亚太舞台的影响力;而新任外交部长王毅负责外交政策的执行。“新的外交团队”部分体现了中美以及中日之间关系紧张的现状,部分人士期待,中国新一代外交政策领导人将强化“势力相对较弱”的外交部,以使能够一方面对内“提供协调中心”,另一方面则更加畅通地接触政策制定者。文章说,至少是在象征意义上,上述外交官也能更灵活地应对亚洲最让人不安的冲突点:即中日围绕钓鱼岛的领海主权争端。中国领导人普遍认为,美日同盟的强化是美国“重返亚太”的支柱。考虑到这种观念,上述人事变动至少会在形式上影响中国如何拿捏同美国的关系。

日本对“中国新的外交团队”心态复杂。《读卖新闻》网站18日称,在外交重心方面,中国增加了对日外交的分试,希望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获取现实利益。这反映出中国的近邻外交有了新动向。新一届中国政府有可能在对日政策上抛出一系列“连续招”,对于日本的防备也会加强。中国新外长王毅是著名的日本问题专家,而且相当精明,在外交决策领域,对于日本及亚太事务精通的一些技术官员被认为也会得到重用。

 

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王毅

日本富士电视台18日评论说,中国的外交战略很大程度上基于对美国在亚洲日益明显的存在而展开,而美日同盟的加强则使得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的顾虑增加,毫无疑问,在对自身力量持有自信,但对国际环境变化怀有担忧的中国有迫切意愿在亚太地区采取战略主动。从历史上看,在东亚地区的棋盘上,日中美三国作为主要棋手,力量此消彼长,彼此间总有不安和相互怀疑的情绪。

不过,在一些分析看来,对中美或中日冲突将加剧的担心是多余的。德国“世界社会主义”网评论认为,有迹象显示中国新领导人将追求一种更加自信的外交政策,同时小心避免任何直接对峙,尤其是与美国发生冲突。在围绕钓鱼岛与日本发生的对峙中,北京把自己描绘成“国家利益毫无妥协的捍卫者”,同时小心谨慎地避免公开批评美国,希望同美国的关系揭开新篇章,开启更加强调合作的中美关系。

王海运认为,中俄发展两国关系名正言顺。中国领导人首访俄罗斯,并不是说中国有紧急事情同俄罗斯商量,在大国关系中,俄罗斯是我们的主要战略合作伙伴。中俄领导人互相把对方当做出访地,这是双方把彼此当做最高优先对象的象征性表示。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strategy/2013_03_19_132773.shtml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