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军事

中国军队后勤向实战化聚力

时间:2014-03-06 11:11:01  来源:瞭望  作者:

解放军战士正在认真更换新式军车号牌。资料图片

    一切向实战化聚焦,容不得半点观望和犹豫,更容不得半点懈怠和虚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胥金章

    特约撰稿 沈培新 茹晓龙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是必须紧紧抓住的一个重大问题,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方面工作,最终都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打仗能力。”并特别提出,全军后勤工作要“努力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的三大建设任务。

    后勤作为联接经济与军事的桥梁和纽带,是战争维系之根、部队生存之源,实战化水平关乎军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古代战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体系作战,后勤为先。特别是信息化战争中,后勤先战成为基本模式,打击后勤成为基本战法,聚焦后勤成为基本作战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后勤围绕推进“三大建设任务”,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实战化保障为牵引,以实战化建设为抓手,以实战化训练为途径,加快构建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后勤保障体系。目前,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有坚实基础,保障应对周边复杂情况有充分把握,保障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有足够能力。

    统筹资源提高后勤实战化保障水平

    “‘花钱要有章法’,这是习近平主席对军队资源配置的严肃要求。”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赵克石指出,各级后勤要时刻牢记,用心体会掌管财力物力资源的分量,珍惜人民的血汗钱,切实把每一个“铜板”用到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作战准备急需上。要以军事需求牵引规划计划、以规划计划主导资源配置,财力物力向军事斗争准备聚焦、向基层部队倾斜,真正当好各级党委的“红管家”、基层部队的“好娘家”和广大官兵的“贴心人”。

    2013年初,经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联合颁发《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明确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从严管控会议集训和公务接待开支等17条刚性措施。全军军以上单位和部门行政消耗性开支、公务接待开支大幅下降,推行公务卡支付结算后现金使用量显著降低;停建、取消楼堂馆所建设项目174项,压减了一批在建工程项目的规模和装修标准。创新预算管理方式,聘请各领域专家65名,对重点投入项目进行审核把关,增强了资源投向正确性、投量合理性、投序科学性和投效准确性。

    规范军事经济秩序,提高资源保障效益,全军发挥审计“利剑”作用,完善党委管审议审机制,加大揭露问题、督察整改、问责惩戒力度,推进审计结果运用,做到由事后介入向全程跟进转变,由审执行向审决策延伸。全年共审计团以上单位(部门)、项目上万个,团以上领导干部近两千名,审减地方企业不合理收费数十亿元。

    构建适应“市场”、服务“战场”的新一代供应标准体系,扩大经费供应标准化范围,部队按标准计领公务事业费同比增长13%,“部队精准报需求、总部足额搞供给”的良性保障关系基本形成。深化物资采购改革,采购需求、计划、实施、供应商和专家库管理、监督检查全部纳入制度“笼子”,竞争性采购比例达90%,单一来源采购比例下降到10%,确保阳光采购,提高质量效益。

    2013年,以换发新式军车号牌为契机,总后勤部在全军开展军车管理专项整顿、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打击豪华假军车专项行动,全军压减公务用车29000多辆,新式号牌比以往少发25000多套。构建集政策制度、技术手段和惩戒措施于一体的常态管理机制,维护了军车使用合法权益,展示了军队的良好形象。

    向高科技、高强度和核心战斗力岗位倾斜,建立武器试验岗位、雷达岗位保健津贴和航母专业岗位津贴制度;调整夫妻分居生活补助费标准,设立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经费补助。提高全军营连药材和高原部队特需药品供应标准,增加32种基层官兵常见病治疗药品和小型医疗器械,营连药材配备品种增加18%;建立住房补贴动态调节机制,完善公积金贷款制度,住房公积金归集标准由占个人月工资收入比例的4.4%提高到12%。统筹财力物力,使困扰高原寒区、边海防部队多年的执勤保暖、吃水用电、菜窖储存、就医看病等急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适应重大军事任务需求,配套完善相关任务部队机场场道、导航、专业用房等设施建设,紧急调拨战储物资,保证行动任务急需。对事关核心军事能力的重大建设项目,不论是列入规划的还是应急建设的,第一时间到位、现场进行筹划,早启动早开工,确保尽快形成战斗力。

    在“和平使命—2013”、维和护航、国际救援、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重大行动中,后勤第一时间调遣力量、调拨经费、调集物资,既当战斗队又当保障队,在近似实战中检验应急保障能力。芦山、定西抗震救灾中,军队机动卫勤分队到达灾区最快、收治伤员最多、手术成功率最高,紧急接诊伤病员4.4万人次、收治1562人次、手术1752例。

 
兰州军区建设现代后勤提高九种能力综合演练 资料图片

    聚焦能打胜仗推进后勤实战化建设

    仗怎么打、后勤就怎么保;打仗需要什么,后勤就建设什么。我军后勤在革命战争中诞生成长,在朝鲜战争的硝烟中发展壮大,为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战化、战斗化已成为制胜基因,贯穿并融入到后勤保障工作的各个环节。

    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体系建设明确方向标、制定路线图。聚焦强军目标,推进构建不同战略方向保障基地和枢纽保障基地,充实强化战役保障功能,提高队属伴随保障能力,加快建设信息主导、精干高效的后勤指挥体系,攻防兼备、陆海衔接的战场设施体系,用之有备、备之能用的战储物资体系,实用管用、复合发展的后勤装备体系,类型多样、规模适度的保障力量体系,相互支援、互为策应的整体保障布势基本形成。

    2013年7月,中国海运战略投送支援船队命名授旗仪式在上海举行;11月,我军第一个军民融合式战略投送基地在中原地区正式组建,军队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向实战化规范化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应用的投送手段更加多样,军队、政府、地方、企业一体组织的投送机制趋于完善,运输、抢修、抢建、防护有机衔接的投送保障力量精干高效,保障部队走得出、走得快、走得远。

    本刊记者了解到,总后勤部机关和直属部队率先作为,围绕强军目标,全力打造战略支援保障拳头。机关深入论证保障基地任务定位、能力设计、建设需求和措施步骤并组织建设;直属单位主动搞好需求对接,同步展开任务规划、推动结构优化,使战略支援向战役战术延伸。教学科研单位紧贴战场培育高素质人才,围绕保障打赢进行重大课题攻关,使教学科研与作战保障对接、与战备训练对接;医疗单位立足应急应战,加强抽组机动卫勤力量建设,落实人员编组和装备物资编配,建立分类备勤制度,保证作战保障上得去、应急救援能处置,能够随时遂行救治任务。

    后勤信息化转型驶入“快车道”,由主要面向平时需要向面向战时、兼顾平时和急时需要转变,由主要面向日常管理、供应保障、资源管控向战场需求感知、作战力量投送、物资精确配送、战场伤员救治拓展,由主要面向后勤机关、后勤部队向面向任务部队和部队后勤延伸。

    一方面调整组建全军后勤信息中心,建设高效的“保障中心”、可靠的“数据中心”、顺畅的“网络中心”、集中的“聚能中心”,使之成为保障打赢信息尖兵、能力过硬保障拳头、服务保障优质品牌。同时,建设后勤软件园,实行后勤软件立项审核、研发指导、使用准入制度,形成统一技术体制、统一软件研发、统一后勤数据的新格局。

    一方面为适应未来战场人员保障需要,依托军人保障卡,加快研制集电子伤票、军服标识和居民身份证等应用于一体的军人保障标识牌,打造需求感知的末端、保障数据的载体、身份识别凭证的全域管理手段。

    目前,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初具雏形。油料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战略投送基地信息化被列入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军事物流系统急需的编目标准、物资装备基准名称、品种标识代码正加快建设,已初步构建集计划采购、运输储存、配送使用和维护保养于一体的软件平台。

    总后司令部后勤工作研究室认为,后勤实战化建设应做到后方时刻心系前方,前后方有机衔接、一体融合,实战观念入脑入心,打赢标准融入血脉。

 
    为期6天的“卫勤使命—2013”海上医疗救护演习在黄海某海域圆满结束。这是我军运用医院船、救护艇、救护直升机等新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融入地方卫生动员力量,首次开展的军地联合海上医疗救护演习。新华社记者吴登峰摄 资料图片

    从难从严强化后勤实战化训练

    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也是战斗力生成提高的“磨刀石”。总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周松和告诉本刊记者,全军后勤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保障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围绕“仗在一起打、兵就在一起练”,科学设置训练内容,突出后勤训练与部队训练有机融合,在同一作战背景、指挥平台、作业想定和训练导调下,练指挥、练保障、练协同,创新训练方法手段,严肃训风演风考风,浓厚实战化训练氛围。

    据介绍,各级后勤结合部队跨区机动、实兵演习等重大行动,组织保障力量上船上舰、进驻场站、进入任务区域,与部队现地对接联训,同步开展后勤训练演练和保障能力检验评估,已形成保障、训练、评估一体的组训模式。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练兵先练将。记者在“先行—2013A”战略战役后勤机关集训班看到,两级指挥员、参谋人员在一次次键盘的敲击、一幅幅态势图的更迭、一个个紧急情况的处置当中,熟悉指挥程序,操控指控装备,锤炼后勤实战谋划和组织指挥能力。

    在骄阳似火的南国三亚,我军首支“蓝天医疗队”展开实战化集训。在60多个日日夜夜里,40名队员顶烈日、冒酷暑、迎海风,训练直升机机降、滑降、伞降和射击、泅渡、攀登、野外生存等高强度课目,练就携带医疗器械与作战武器装备,在海上、岛礁、山地、丛林等复杂恶劣和特殊环境条件下遂行战场急救、早期治疗、海战伤救治任务本领,参训队员全部通过技能考核。

    在风高浪急的黄海海域,“卫勤使命—2013”军地卫生力量海上医疗救护联合演练有序展开。救护艇劈波斩浪输送伤员,救护人员在波涛起伏中进行急救;救护直升机贴近海面飞行,低空搜救运送落海伤员;医院船上直升机频繁起降,救护艇靠帮接受伤员,医护人员在各舱室实施手术和护理。医院船、救护艇、直升机构成的救治平台,在蓝天碧海之间搭起生命救护的立体链条。

    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跨区机动高原支援保障演练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参加演练的野战医疗分队,从中原腹地和东北边陲昼夜驰骋几千公里,急进至海拔4600米的雪域高原,野战手术车、急救车以及上百吨装备物资快速就地展开,立即组织伤员救治演练,第一批8名伤员从下车到紧急后送仅用时3分18秒。这次演练,在我军卫勤保障史上实现了“三个首次”,即机动卫勤力量首次全员全装全要素跨区远程机动、首次赴高原寒区进行支援保障演练,首次在高原与作战部队协同演练。

    在沟壑纵横的粤北丛林,具有实战背景的数字化野战输油管线输油演练在紧张进行。快速铺设的130公里野战输油管线跨越5条江河,翻越9个高地,穿越81个涵洞,通过420个路口,源源不断地向前方部队输送油料,铺设速度提高8倍,作业效率提高15倍,运力减少1/3。

    总后勤部部长赵克石表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后勤发挥着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的职能作用。后勤离实战越近,保障打赢就越有把握,实战化保障、实战化建设、实战化训练,是推进现代后勤“三大建设任务”的聚焦点、着力点和切入点。一切向实战化聚焦,容不得半点观望和犹豫,更容不得半点懈怠和虚功,后勤工作要向打仗聚焦、向实战靠拢、向提升战斗力用劲,按照战斗化、模块化、综合化的要求,优化保障力量编成,重点发展空中、海上投送和公路重装备输送力量、海上医疗救治后送力量,以及机场排弹、工程抢修等专业保障力量,加快提升海上保障、工程保障、战略投送和信息化条件下后勤指挥控制、精确保障能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