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民生

告别歧视:"农民工"改称新工人

时间:2013-04-20 09:00:10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涵

 

  从前些时的两会到近期媒体报道,都有提出将“农民工”改称为新工人。这个建议,我赞同。

  将“农民工”改称为新工人,有利于全社会对他们有新的认识,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使他们从城乡二元结构中解脱出来,与城市居民实现真正平等。

  如果农民进城当了工人,他们的身份应是工人。中国第一代的产业工人都是从农村到城市里来的。电影《星星之火》中的小珍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解放后,上海一批最有名的全国劳模,大多是从农村来的。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旧社会的堡垒——‘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马克思将进城的农民称之为工人,不过是受雇于资本家的工人,名曰“雇佣工人”罢了。今天,在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大工业继续把大批农民吸引到城市里来工作,但他们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城市主人翁——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工人。

  依我之见,不仅“农民工”这个概念不确切,“外来务工人员”的说法也不确切。他们已到上海务工几十年了,落地生根,成绩卓著,还叫“外来务工人员”,说得通吗?李影,一个到上海来打工10多年的乡下妹子,一个“80后”公厕管理员。由于工作极为出色,评上了全国劳模和全国道德模范,还叫她“外来务工人员”,合适吗?他们是当今在改革中地位发生变化最明显的阶层。为其更名为新工人,是理所当然、势之必然。

  事实上,今天活跃在城市中各行各业的工人,已是第二代的新工人了。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据统计,目前90%以上的采矿工、80%以上的建筑工、70%以上的纺织工等,都是来自农村的新工人;面广量大的餐饮服务业的服务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数据表明,这些新工人已经成为城市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有着500多万名新工人,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上海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上海世博会建设、南浦大桥、10多条地铁等重大建设项目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汗水。他们原来都是农村中的一把劳动好手,从相对封闭的农村走向了比较开放的城市;在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融合的过程中,开阔了他们的人生视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巨大人群在中国大地上不间歇地流动,强烈地冲击了现代城市与古老乡村之间的无形围墙,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建设,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社会财富。

  早在200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就明确地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应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这一精神,正式为“农民工”更名为新工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