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学会 > 红色学者

张文茂: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提纲第一部分:研究人民公社问题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1-05-10 22:29:33  来源:乌有之乡  作者:张文茂

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提纲

张文茂

  目录

  第一部分:研究人民公社问题的重要意义一、毛主席一生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两条道路二、公社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制度要分开来研究三、研究人民公社要有多层视角

  (一)不同视角考察的人民公社十个一般特征

  (二)人民公社的三大战略发展目标

  (三)人民公社的五大经济社会功能

  (四)人民公社产生的思想渊源

  第二部分: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公社化运动的兴起和演进过程

  二、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三、毛主席纠正了公社化运动中的哪些问题

  四、毛主席当时还没有完全解决的理论问题

  五、公社化运动应吸取的教训

  第三部分:关于人民公社制度和体制

  一、人民公社三级体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二、人民公社需要经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人民公社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二)人民公社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

  (三) 人民公社不同发展阶段转换的前提条件

  (四)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对社队企业的不同看法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公社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机制(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二)公社工业化进程的实现途径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实现途径

  (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四、公社工业化发展对三级体制的改革要求

  五、南街村的发展告诉我们什么

  第四部分: 后公社体制时期三农问题的演变

  一、废除人民公社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二、残存的农村集体经济的演变趋势

  三、关于农民工夹角陷阱

  四、解构村社是农村彻底私有化的目标

  五、人民公社能够被颠覆的原因分析

  六、人民公社制度对当下乡村振兴的启示

  附件

  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题纲

  张文茂

  

第一部分:研究人民公社问题的重要意义

  百年的大党,七十多年的新中国,论成败,评荣辱,其实真的只在于对待毛主席的态度。这不是英雄史观,而是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因为毛泽东从来不是一个游离于人民大众之外的、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他已经与人民大众融为一体,他已经是劳动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人民意识的化身。毛泽东思想也不是一般的学术理论体系,而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多少人自以为超越了他,以为真的发现了他的“错误”,结果总是被实践证明仍然是自己的短视和无知。不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如此。学习百年党史,最重要的还是牢记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

  

一、毛主席一生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两条道路

  一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发端于俄国十月革命传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说服了他的党内的战友们,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而这一革命道路的探索用了14年的时间,才在遵义会议以后走上正轨。这是一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完美结合,是十月革命道路的中国化。而其中教训最深刻的是同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

  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发端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这条道路的探索中,先是同样遇到了左倾教条主义的干扰,后又遭到西方市场经济教条主义的颠覆。如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也发生过教条主义的错误。比如想照搬苏联的集体化经验,主张先机械化后合作化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观点,但很快被毛主席纠正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同样出现了照搬社会主义理论而忽视中国实际的倾向,发生了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左”的错吴。毛主席在与这些”左”的和右的倾向的斗争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他最终没有能够说服他的战友们都与他一起前进,结果,在他去世以后,这条道路被颠覆了。其中政治上的标志就是那个宣布他晚年犯了错误的《决议》,而经济上的标志就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他活着的时候虽然战胜了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却在他去世以后被修正主义所取代。而这里的矛盾焦点,就是人民公社问题。

  为什么要从道路的层面提出问题呢?为什么不用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来代替他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理论?我认为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因为,第一,在资产阶级政客和知识分子看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空想的乌托邦。所以,不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他们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样是根本走不通的,是必须反对的,必须失败的。所有反毛非毛现象的深层理论根源,都是从根本上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承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正确选择。第二,很多毛主席去世以后的共产党人也坚持认为(很多人也是真心地这样认为),从57年以后毛主席就错了。不骂他是个人独裁者,承认他是好心办了错事,这就很不错了,是很维护他的形象了。这有那个历史性的《决议》可以做证。现在的领导人也给了毛主席很多益美之词,也承认毛主席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但他们不承认毛主席包括人民公社制度这样的探索是成功的,而是认为搞错了方向,所以才有后来的改革开放。这已经是很给老人家面子了,尽管其中包含着重大的、现实的政治需要。当下的党史教育中不是还在唱着这个调子吗?联系到农村几十年来分田单干的事实,难道毛主席的人民公社被否定以后,农业合作化的理论和成就还能守的住吗?第三,就是很多自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左翼人士,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吞吞吐吐,缺乏自信,不那么理直气壮。这些同志总是高喊继续革命的口号,但是,如果人民公社这样由毛主席亲自领导的、持续了近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都错了,那么,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革的正确性岂不是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继续革命理论不过是维护他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诉求。为什么要继续革命呢?是为了保护新生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所以,人民公社和继续革命(或文革)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否定了人民公社制度,继续革命理论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样,否定了继续革命理论,人民公社这样的经济基础也一定会瓦解掉`。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把桥梁拆了,就只能摸石头过河了。

  

二、公社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制度要分开来研究

  正确评价人民公社,是一个关系到公正评价我国改革前三十年历史的严肃的政治问题,更是认识毛主席一生特别是晚年伟大成就的重要内容,也是使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要说清这个问题,必须把58年的公社化运动和后来基本定型后的人民公社制度区分开来。

  一个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公社化运动本质上是毛主席在社会主建设问题上与左倾教条主义的一场斗争,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再次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艰难探索。其意义类似于民主革命时期由城市武装暴动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性转变。

  一个是已经基本定型的人民公社制度。这是毛主席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标志和基础性特征,是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制度安排和道路选择。但是,这条道路没有像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那样在认识上达到高度统一,没有达到像延安整风那样的理论上的成熟,在实践层面也没来得及使人民公社的经济基础通过公社工业化阶段巩固起来,从而使后来的颠覆成为可能。

  前者主要限于1958年到1961年公社三级体制确立之前。后者指1962年到1983年的三级体制时期,即人民公社六十条确立之后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时期,直到1983年被废除。

  为什么不能将公社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制度二者混为一谈?为什么必须要做这种区分呢?是因为在否定人民公社的理由中,能够列举出来的常常只是58年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如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低水平的穷过渡、不讲多劳多得的平均主义等等。这些都是张冠李戴的颠倒黑白,是用公社化运动中某些人的左倾错误代替人民公社制度。所以,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划清两个界限:一个是把公社化运动和公社化制度区别开来。要搞清楚公社化运动中哪些做法后来被制度化了?哪些做法被毛主席纠正了?后来的人民公社六十条中是怎么规定的?另一个是哪些人在推进“左”的错误政策,谁又在一步一步地纠正“左”的错误?恰恰是后来反对人民公社制度的人在搞极左,反而是毛主席在反对和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的历史真象和原则界限不搞清楚,怎么可能正确评价人民公社和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研究人民公社要有多层视角

  人民公社到底是个是什么事物呢?现在仍然是最混乱不堪的问题之一。很多人至今仍把它看成是毛主席晚年的一个错误,是左倾路线的代表,是个乌托邦。很多所谓的红友心里也很理亏,认为是毛主席错了,不过是好心做了错事。但是,对毛主席的人民公社到底是个什么事物,却很少有人能说的明白。

  

(一)人民公社到底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或十个不同的视角来描述和研究。

  1、一种组织起来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区别于个体劳动的生产方式。。

  2、一种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方式,区别于个体经济的分散经营。

  3、一种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的组织载体,区别于土地私有制。

  4、一种农村工业化的组织载体和制度支撑(公社工业化),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区别于苏联的集体农庄。

  5、一种全新的城乡结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避免“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6、一种农村城镇化的本土性集聚模式,区别农民都涌入城市的城市化。

  7、一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体制,防止脱离群众的知识精英阶层的出现和产生。

  8、一种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社会形式,防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扩大。

  9、一种全民皆兵的军事武装体制,避免常备军规模的扩大。

  10、一种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社合一),防止官僚特权阶层的产生和职业化,防止人民的政权变为警察国家。

  把这些问题全部综合起来,基本上就是毛主席的人民公社制度和人民公社思想的全部内容了。一句话,人民公社制度就是毛主席的社会主义。人民公社制度是毛式社会主义区别于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和集中表现,是传统农业社会完成工业化的桥梁,也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桥梁。不懂人民公社制度,就不可能弄懂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的初步研究结论是,人民公社制度有三大战略目标和五大社会功能。

  

(二)人民公社的三大战略发展目标

  毛主席在1958年4月份在广州时,曾经和刘少奇、陆定一等人谈到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他认为共产主义公社是几十年后的社会发展目标。结合后来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可以把毛主席支持人民公社的理由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的考虑:

  第一个目标,是完成农村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彻底改造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与合并合作社的初衷相一致。

  第二个目标,使农村最终要融入工业化进程,完成产业革命。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靠合作社是不行的,要靠公社化和公社工业化。

  第三个目标,是以公社为基本单元,解决传统农业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转型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消灭城乡、工农、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三大差别。

  

(三)人民公社的五大经济社会功能

  人民公社制度实际上承担着五个层面的社会功能。

  1、经济层面:农业现代化的组织载体,又是农村工业化的组织载体。

  2、社会层面:城乡关系和结构的制度安排,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安排,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

  3、文化层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避免脱离群众的知识精英集团的产生。

  4、军事层面:全民皆兵,减少常备军。

  5、政治层面:消灭职业化、高薪化官僚阶层和警察国家机器,把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权还给人民,实现人民民主。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民公社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上的制度的设计,而且是未来社会上层建筑中政治和文化层面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实际上,它还包括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以及未来社会政治形态的制度安排。在一定意义上,人民公社是巴黎公社精神的再生,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以后,如何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的新的尝试。巴黎公社做为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由于它很快失败了,所以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只是留下一些教训和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苏联建成了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即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再往后,就是中国革命胜利后毛主席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吸取苏联斯大林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新的模式,这一新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人民公社制度。斯大林和毛泽东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两个真正在大国领导过社会主义实践的领袖人物,而且毛泽东又远运超越了斯大林。而人民公社制度和文革,又恰恰是毛式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和集中表现。所以,不懂人民公社,就不会懂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

  

(四)人民公社产生的思想渊源

  比如: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就提出,毛泽东的“新型的农村学校体制,——减少了农村对城市专业化大学和学校的依赖,防止了技术知识阶层的增长,因而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消除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又说:就“公社”这一概念本身来说,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它是一个代表一种全新的政治权利的组织形式的概念,这种组织形式即是武装的劳动群众公社,它粉碎了现存的中央官僚军事国家机器(即马克思所说的遍布各地的机关——常备军、警察、官僚),用人民的公社团体取而代之,把为国家篡夺了的社会权利完全归还给社会。在马克思关于公社的论述中,武装的人民代替了常备军和警察,国家官僚机构被摧毁以建立群众的机构。这种机构将行政和立法结为一体。

  这样的论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人民公社为什么要政社合一,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工、农、商、学、兵一体?这不仅仅是个经济制度的安排,而且是政治、社会、文化教育都要涉及到的综合牲的制度安排。毛主席说人民公社好,是因为人民公社既管理生产,又管理生活,还管理政权。军队、警察、法官、行政官僚和知识精英等等都不再职业化,不再是某个阶层的特权,而是全部转化为人民的权利。相反,社会的上层建筑只要职业化、高薪化,成为一小部分人的特权(不论这种特权是通过造反革命的方式取得,还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取得,或者以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继承方式取得),那么,一个由公仆变为主人的特权阶层就一定会形成,成为人民的对立面。这才是毛主席后来发动文革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把人民公社制度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卫生工作的六~二六指示、教育革命的七~二一指示、给林彪的五~七指示(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委员会的政府组织形式等联系起来,就可以理解毛主席是为社会主义规划的一个完整的、全新的社会结构,是高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的新的范式。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公社,是毛主席设想的人类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雏型。所以,没有对人民公社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就不可能有对文革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也就不可能有对毛主席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